首頁>專題>20170808九寨溝縣地震>新聞播報 新聞播報
九寨溝7.0級地震七疑問 專家逐一解析
中新社北京8月9日電 題:九寨溝7.0級地震七疑問 專家逐一解析
中新社記者 張素
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7.0級地震8日夜發生后,中新社記者采訪相關專家,對此次地震的七大疑問逐一進行了解析。
——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為何發生?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說,從斷層活動類型來看,這次地震是水平推擠,即“走滑型地震”。這也是中國大陸最常見的地震類型。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徐錫偉說,本次地震震中位于岷江斷裂、塔藏斷裂和虎牙斷裂附近,推測發震構造為塔藏斷裂南側分支和虎牙斷裂北段。
——本次地震與“5·12汶川地震”有關聯嗎?
蔣海昆說,兩次地震談不上有直接關聯,“只是總體都屬于巴顏喀拉塊體周邊的地震活動”。
巴顏喀拉塊體為昆侖山東延部分,該塊體地震較為活躍。蔣海昆說,巴顏喀拉塊體正面推擠產生了“5·12汶川地震”,這次地震則與該塊體南東向推擠有關系。
——該地是否常發地震?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數據顯示,此次震中周邊200千米內,近百年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49次,最大震級是1933年8月25日阿壩州理縣7.5級地震。
蔣海昆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大陸地區發生的7級以上地震主要發生在巴顏喀拉塊體,“近年來地震集中發生在該塊體的東段,也就是四川盆地”。
——未來余震強度如何?
地震專家經過會商,判定震區近幾日有可能發生較強余震。“目前認為存在6級左右的余震風險。”蔣海昆說。
形成上述判斷的理由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該地曾發生過雙震型地震,即1976年8月16日、8月23日先后發生在松潘—平武的兩次7.2級地震;其二,作為7.0級地震,余震完全可能達到5.0級以上,而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的余震活動較弱,說明能量還未完全釋放。
——會發生哪些次生災害?
蔣海昆認為,當地近期降雨量大,震后山體松垮,極可能出現滑坡,為救援帶來難度。他還說,九寨溝的景色源于數百年前發生大型地震后出現的堰塞湖,這次會否再出現堰塞湖,還需要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研判。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陳曉清說,震源越淺,造成的地表山地災害越嚴重,但影響范圍較小;震源越深,造成的地表山地災害規模偏小,但范圍更廣。他說,崩塌、滾石多發生于震中20千米范圍內。
——中國地震部門在此區域有何積累?
此次地震位于甘青川交界,中國地震局已在年初將其列入《2017年度全國地震重點危險區》。“年度預報有一定察覺,認為甘青川交界可能發生6.5級以上地震,但沒有短臨預測。”蔣海昆說,也就是近三個月內并未發現地震活動異常。
地震預測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蔣海昆坦言中國的地震預測水平較低,“年度預報成功率在20%—30%,短臨預測成功率更低”。
——后續開展哪些工作?
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該局已根據地震應急預案組建55人現場工作隊,緊急部署流動觀測。四川地震局、甘肅地震局共派出4輛車,搭載11名技術人員、9套強震儀和7套測震儀奔赴現場,開展地震加密觀測工作。
陳曉清說,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也將派專家組趕赴災區,重點考察是否產生堰塞湖、大型滑坡等山地災害,并評估后續次生山地災害發展趨勢,提出防災減災對策。(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九寨溝7.0級地震 余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