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中車簽下無人駕駛輕軌海外首單
隨著我國對于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愈發提升,我國央企向海外輸出的內容也在從 “制造”加速向“創造”邁進。8月3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獲悉,第一個由中國企業牽頭主導的海外全自動無人駕駛輕軌車輛項目——吉隆坡輕軌三號線42輛列車的供貨合同已經正式簽訂,本次項目42輛列車將有40輛列車在馬來西亞中車公司制造,其中有大量核心技術都是由中國主導,具有里程碑意義。而從更深層次上來說,本次無人駕駛輕軌車輛的出海,也預示著未來我國交通領域企業出海將繼續從“量的輸出”向“質的輸出”轉變。
首個中國牽頭無人駕駛車輛項目
據介紹,本次簽約的項目是我國主導制造的無人駕駛輕軌類車輛并將首次走向海外,將采用多款創新技術。該無人駕駛輕軌采用GOA4級別技術,是無人駕駛軌道車輛中的最高等級。該技術不需要司機和乘務人員,車輛在控制中心的統一控制下可實現全自動運營,自動實現列車休眠、喚醒、準備、自檢、自動運行、停車、開關車門和洗車,以及在故障情況下實現自動恢復等功能。列車每小時運行80公里,最大載客量1271人。該列車是吉隆坡第一個六節編組全自動無人駕駛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
據了解,這一項目還將采用先進的三軌受流,四軌回流技術。此項技術的運用也是國內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的首創,能夠徹底解決電流通過鋼軌回流時,電流向道床及其他物體泄漏并產生的雜散電流,從而進一步提升車輛機電系統的運營安全性與穩定性。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指出,雖然我國近年來在不斷鼓勵企業抱團出海,但交通建設類企業國際化經驗依舊比較缺乏,技術水平和專業人才培養也有待進一步加強。
從“產品輸出”到“技術輸出”
實際上,我國對于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的探索已有多年。2008年7月,我國開通的北京機場線就是國內首條按照全自動駕駛等級建設的線路。2014年8月,上海10號線開始應用有人值守的全自動駕駛。不過,這些線路使用的無人駕駛地鐵的技術大多來源于德國,我國需要花費高昂的價格購買知識產權。李錦表示,在這個時期,我國也基本處在向海外進行“產品輸出”的階段,只能以較低的價格為優勢,將國內的低端、終端產品賣到國外。
近期,國內首條自主研發的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北京燕房線終于開始跑圖試驗,在進行全線調試后,燕房線計劃在今年底開通,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壟斷。
而在進行自主研發的同時,我國無人駕駛方面的技術也在不斷翻新。去年12月底,我國第一條正式運的GOA4級全自動駕駛地鐵在香港南港島正式啟用。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總體研發部副部長汪忠海公開表示,這是我國第一條上線運營即采用GOA4級全自動駕駛地鐵。
目前,中車已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春田市建立首個制造基地。中車副總裁余衛平表示,中車在美投資意味著中國高端裝備在世界上最發達國家實現了從產品輸出向資本輸出和技術輸出,從產品合作向產品、技術、服務、管理全方位合作的巨大轉變。
帶動全產業鏈“出海”
“過去我們只是把中低端產品向國外輸出,現在這樣的策略和時代已經過去了”,李錦表示,未來,我國將通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端技術產品的輸出,將我國的運營模式、管理能力和配套服務輸出出去,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推動中國品牌的形成。
李錦以中車為例解釋稱,在全自動無人駕駛輕軌出海后,軌道是否需要按照相關標準進行一定的完善、未來新建鐵路是否需要中國幫助、自動駕駛車廂如何進行定期維修、技術人員如何培訓等,這每一個問題的背后都蘊藏著巨大的收益與機會。
據了解,目前,中車株機公司在馬來西亞實現了由輸出產品向輸出技術+制造+服務的升級。先后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了維保基地和修造中心,本地化員工占比達到85%,逐步探索出“本土化制造、本土化采購、本土化用工、本土化維保、本土化管理”的五本模式。中車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本次項目42輛列車將有40輛列車在馬來西亞中車公司制造,這有助于推動馬來西亞當地人才與產業的培育,進一步實現共贏。據介紹,中車還將為馬來西亞累計提供各類機車車輛超過1000輛,其中大部分是本土化組裝和生產。(記者 蔣夢惟 林子)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無人駕駛 中車 輕軌 技術 全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