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荊門市政協首場協商議政聚焦加快培育新經濟發展
人民政協報訊 “委員們的發言有特色、有亮點,讓我印象深刻。這些建言成果不能只是聽聽就沒有下文了,每一條意見和建議都要有回應,必須分解到相關市直部門去落實。”湖北省荊門市政協圍繞“加快培育新經濟”舉行換屆后首場議政性常委會。市委書記別必雄在會議上要求與會部門負責人把委員意見建議帶回去研究落實。
2016年3月,“新經濟”一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年初,荊門市委在牽頭制定市政協2017年度協商計劃時,把“加快培育新經濟”定為政協議政性常委會議協商課題,納入政協年度工作要點,并以市委文件轉發。
此后3個多月,市政協組織3個調研組,深入各縣市區、有關企業及項目建設現場調研,赴江蘇常州、浙江溫州等地考察,召開界別委員、市直部門和縣(市、區)政協負責人、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等參加的協商座談會11場次。同時,運用“荊門政協”微信公眾號、政協委員微信群等新媒體面向全社會收集各方意見。
協商會上,市委書記、常務副市長、20個市直部門負責人與全體政協常委、界別委員代表、專家學者共商發展之策。12名市政協常委、界別委員代表從不同角度建言獻策。
工業產業升級、培育新動能是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荊門作為老工業城市,產業要長遠發展,必須與科研“藤連根”。第一個發言的卻運新委員說,“按照‘一個主導產業對接一所強勢學科的大學(科研院所)’模式,下決心與科研院校(所)、企業共建產業研究院,實行學科鏈與產業鏈融合,聯合推動應用型研究,孵化產業相關類企業。”
“總體來看,我市農業新經濟占比較低,農民從農業新經濟形態中獲得的收入較少。”羅德云委員認為,“發展農業新經濟,應善于放大和運用資源,加快產業融合發展。依托富硒、長壽資源,推動農產品向功能型、藥用型、快消型產品延伸。”何環委員直抒己見,“運用‘旅游+’‘生態+’模式,推進農業與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新型農業綜合體、‘農字號’小鎮。”
現代服務業增長速度最快,已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李中城委員直指其中“短板”,建議發揮創意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對新經濟的推動作用,培育壯大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曾金花委員鎖定在盛行的文化創意和旅游業上,建議“強化歷史文化與旅游景觀的融合度,建設一批特色小鎮。造船出海,加快謀劃文創產業‘荊門方案’……”
“大家的發言時間雖短,但都是‘干貨’。發展新經濟,市政府責無旁貸,將從提高認識、加強政策引導、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平臺載體建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五方面發力。”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濤現場回應。
“新經濟發展重點是做好‘無中生有’和‘有中生新’兩篇文章。既要老樹開新花,又讓新芽成大樹,研究發展新產業、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市政協主席周友坤的幽默比喻贏得陣陣掌聲。
另悉,會議聚焦新經濟發展思想觀念轉變、產業結構優化、市場主體培育、金融支撐強化等方面形成匯集37條建議的建議案,得到市委書記、市長批示,要求以市委“參閱件”印發,并召開市政府常委會議研究落實。(呂婧)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新經濟 市政協 培育 協商 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