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于冬:主旋律與商業不矛盾
原標題:主旋律電影迎來香港導演群
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劉偉強的《建軍大業》,這幾部叫好叫座的主旋律電影,都是出自香港導演之手。
這三部影片,博納影業集團老總于冬都是出品人之一。《建軍大業》導演劉偉強,更是他所推薦的。對此,于冬解釋,與香港導演合作較多與自己的“經歷”有關。“業內人知道,我的‘業務出身’是以拍攝和發行內地香港合拍片為主的,有人也稱我是‘港片暴發戶’。這些年,我確實見證了香港電影的頹勢與局限,而我希望通過拓寬內地電影的題材領域,把香港影人帶回到內地廣闊的市場中來。‘主旋律商業大片’是一個我們能夠與香港導演一起成長、拓展的領域。”
近來幾部票房表現不錯的主旋律影片都出自香港導演之手,對此,《建軍大業》的監制黃建新卻認為理所應該:“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初合作就已經不分(內地、香港)了,外界卻老在分,我們覺得這不是一回事嗎?大家在一起工作就是一個團隊。好萊塢影片的導演大多不是美國的,吳宇森去拍過,劉偉強也去拍過,陳可辛也去拍過。沒這個概念,這個概念早過時了。”
黃建新還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了為什么《建軍大業》這樣的題材會選擇劉偉強來執導:“一個好的劇本、好的故事是可以由任何一個導演完成,不是說一定要你出生、生長在這兒才完成的。對于這個題材,劉偉強有新鮮感。很多感覺我經常找不準,他找得非常準,這構成了這部電影的優勢。另一方面,香港導演在他們的職業生涯里,永遠在面對來自市場的挑戰。他們永遠要使自己電影的語言發生新的變化,以跟觀眾建立更密切的敘述關系。這一點,他們比內地導演走得更快,因為他們始終為生存而奮斗。電影籌備過程中,我向劉偉強比劃:‘你瞧,我看了這么厚的史料。’可他說他看了這個的十倍以上。我這已經幾百萬字了,十倍是多少?可想而知。這是一種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所以他能拍得好。”
用香港導演拍主旋律之外,對于主旋律影片,于冬還有自己的心得,他說,“我們這代人從小就有英雄主義情結,始終會把責任和擔當放在心里。既然現在具備了一些實力,我就希望能夠用作品來宣揚主流價值觀和主流文化傾向。好萊塢電影總能夠有拯救人類的主題,中國的電影作品中也應有這種正義昂揚的精神。很多電影人一提主旋律就已經給自己劃定了界限,就已經在膽戰心驚地繞開市場走。其實在我理解,主旋律就是弘揚正氣,這與商業毫不矛盾,反而應該成為商業大片的主流,具備高觀賞度,可以與好萊塢的《拯救大兵瑞恩》、《速度與激情》平起平坐”。在于冬看來,主旋律與商業的融合應該具備幾個要素:首先,一定要有當紅的明星擔綱,比如《湄公河行動》有張涵予、彭于晏,而《建軍大業》則有50多位明星。第二個要素是先進的電影拍攝手法。黃建新也認為劉偉強的電影語言很現代,更貼合現在的年輕觀眾:“他比我們(黃建新與韓三平)拍得好。你沒有覺得劉偉強導演的《建軍大業》這部電影語言非常現代嗎?他的電影語言非常新、非常現代化,這種語境關系會使電影變得更受大家的喜愛。”第三個因素就是制作班底,大制作,于冬說:“當年3D版本的《智取威虎山》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湄公河行動》全劇組百余人更是跨越重重險境,輾轉四地取景拍攝。我們對于制作是毫不吝嗇的,用2億來投資這部主旋律作品,就說明我們是在傾盡力氣真的去拼,而不是像一些單位靠著政府的補貼畏畏縮縮地拍一部不敢挑戰市場、缺乏新意,只能在紀念日應景上映的主旋律影片。”
《建軍大業》中,劉偉強大膽起用了歐豪、劉昊然等更為年輕的演員,理由是“青春是無法表演的”,他啟用新的團隊來拍攝戰爭場面——擅長制造爆破等熱血場面的劉偉強此次可謂是“炸出新花樣”,僅南昌起義一場戰役的拍攝鏡頭數就近乎3000個,最終整部戲的戰爭戲份占全片近40%;在三河壩戰役中,創造出單鏡頭200炸點在一分鐘內同時引爆的壯觀景象。(記者 肖揚)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主旋律 電影 商業 建軍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