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學者型”何以成了官場魔咒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原黨組書記、院長許前飛因嚴重違紀,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處分。(7月24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
虧!法律圈談到許前飛,無不有此感慨。讓人扼腕嘆息的不只是許前飛一人,之前還有李達昌、徐放鳴、黃松有、唐吉凱、裴洪泉、柯昌信、羅書平……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稱號——“學者型官員”。隨著一個個折戟官場,“學者型”似乎成了高學歷官員仕途的一大魔咒。
學而優則仕。高學歷無疑是他們“高段位”入仕的基礎。事實上他們有些人并沒有官癮,比如當年李達昌在走上仕途之前,也曾經留戀所學專業,不愿意丟掉理論。后來他征求校長的意見,校長要他出去好好大干一場,并送了他八個字“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結果他卻走了一條不歸路。
仕而優則學。“學者型”官員頻頻落馬的同時,還有一個現象也值得深思,那就是“仕而優則學”,而有些則是學術“媚官”的結果,比如初中畢業的王立軍在29個高校、研究機構做兼職教授。
他們有些人,就是這樣左腳踏“學術”,右腳踩“官場”,左右借力而飛黃騰達的。比如唐吉凱事發之前系某中級法院副院長,兼著湖南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他“買官”的目的是爬上中級法院院長職務后,借助于這個“副廳級”職位,就能從碩導升為博導,于是就可以借博導再往上爬。
事實證明,這些所謂學者型官員,只不過是專業知識更豐厚一些,人格卻不見得更加高尚,學者型官員和一般官員相比,腐敗的可能性非但沒有實質上的差別,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他們一頭在想著撈更大權力,另一頭還在想著撈學術榮譽。他們攪亂的不只是官場,還有學術圈子,他們的論文、專著從撰寫到發表再到出版,中間不可能沒有權力的作用,不可能不占用公共資源,不可能不擠掉專業學者的學術機會。多少高校里的教師皓首窮經一輩子,連個副教授都評不上,而這些官員卻能身兼幾十個教授頭銜,正常嗎?
官場有風險,學者請繞行!學術自清高,官員請遠離!要當官就好好當官,當個好官;要搞學術就好好研究,當個大儒。而今相當多的官員,卻在官場與學術圈兩邊叱詫,此種現象當休矣。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官場 學者型 官員 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