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無人店,叫得響還要賣得好
無人超市火了!
看人氣:杭州“淘咖啡”開張當天,場面火爆,進進出出體驗“黑科技”的消費者絡繹不絕;看業績:“繽果盒子”在中山市投放運營10個多月以來,累計接待顧客數萬人,用戶復購率接近80%;看投資:F5未來商店完成3000萬元A+輪融資,TakeGo無人智能零售店計劃未來3年在全國開到10萬家……
同無人駕駛、無人酒店等其他“無人”領域一樣,無人店儼然也是一個大風口,叫聲夠響,吸睛夠多。插上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等高科技的翅膀,無人店解決了不少傳統商超與便利店的購物痛點:24小時營業填滿夜食一族的胃腹空虛;自動識別、即走即付的交易模式讓排長隊結賬煩惱大大降低;沒有導購員的絮叨,落得耳根子清凈……這些都很爽。
相較于亞馬遜無人便利店Amazon Go一再推遲落地時間,國內創業公司、傳統零售企業、互聯網巨頭在試水新業態的路上,顯然走得更快。但步子邁得太大,難免不出尷尬。比如,“繽果盒子”被高溫“曬傷”而歇業,收銀系統也時常不靈;有人吐槽“淘咖啡”品種不夠豐富,價格沒有競爭力,新鮮有余而吸引力不足,甚至遇上特殊材質商品的標簽,捏太緊就不能識別……無人店遇到不少成長中的煩惱。
新事物成長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磕絆,有光鮮的噱頭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走得長遠,無人店要賣得好,還有不少坎,否則充其量是擴容版的自動販賣機,落得個雷聲大雨點小。對于一種新零售業態而言,賣得好不僅有經濟效益上的考量,更要看能否將現在的特色轉化為恒久的優勢,能否留住回頭客,形成購買向心力,引領未來流行的消費趨勢。
高企的技術成本是目前無人店繞不過去的坎。首先是人力成本:砍掉收銀員、服務員、導購員等人力成本,是無人店眼下最具優勢之處。據說“繽果盒子”借此讓商品單價比普通門店低了20%—30%,但隨之也會增加系統維護員、應急處理員等新的人力成本,兩相抵消,實際上無人店的人力成本優勢并不那么突出。再看技術投入:無人店運用的是高科技手段,前期的技術研發運營投入肯定不菲,單是支撐無人店智能運行這項,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以“淘咖啡”為例,自主感知及學習系統、目標跟蹤及分析系統、意圖識別及交易系統等,整個系統設計和維護成本都是一次性固定投入,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這些成本必然會傳導到商品價格上。說到底,無人店目前可能還只是新科技的試練場,如果未來不能實現技術的普惠化推廣、規模化復制,這筆虧本買賣早晚干不下去。
少了傳統商店的人情味,可能也是無人店的劣勢。購物從來都是社會需要,商場超市、社區便利店購物體驗的魅力,就在于人際溝通以及相應的增值服務:問詢所需商品貨架在哪、聽商品特點介紹、蔬菜的稱量、快遞的代發代收、離店時微笑相送,都離不開專業的導購員和貼心的服務員。這些高質量服務,對吸引客流、維護客商關系,價值非同一般。缺少溫情的無人店,可能只是一個購物場,而不是有商業環境的社交場。
無人店與有人店同屬競爭充分的零售業,要做到極致,都逃不脫三大普遍性原則:獨特服務、獨特品類、卓越的庫存管理與周轉率。在品類越發同質化、庫存周期壓縮已碰到天花板的情況下,服務還是可以永續深耕的藍海,這也是所有業態的零售店需要答好的現實命題。
近年來,新零售概念甫出,立刻風靡業界,各類零售創新業態不斷出現,當下的無人店即是一例。只要不以炒作為初衷,而是以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為目標,市場會給這類創新事物留出容錯、成長的空間。歸根到底,商業創新要以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為根本,以質量為保障。否則,再大的風口也是空穴來風,再火的場景也是虛火高燒。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無人 成本 店, 系統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