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改革是動能平穩接力的關鍵
經濟增速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小微企業景氣指數攀上近兩年新高,工業運行步入2015年來的最佳狀態,日均新登記企業數量創下歷史紀錄……中國經濟半年報,令人眼前一亮。
令人振奮的,不僅是這一串階段性“新高”,更是百姓獲得感的持續增強。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4個月低于5%,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跑贏GDP,飯碗更多,荷包更鼓,物價又穩,這樣的民生底色映射出搶眼的幸福指數。
細思量,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對風云詭譎的外部經濟環境和未富先老的國內人口問題,既要化解盤根錯節的老難題,又要應對風險累積的新挑戰,中國交出如此成績單的難度,可想而知。那么,贏得如此佳績靠什么?不走老路,依靠新動能。
新動能正在撐起發展的新天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919成功首飛,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在我國問世,“復興號”首創不同技術規范動車組的“互聯互通”,“蛟龍”號實現“大海撈針”……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帶動下,創新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同時,新動能還處于不斷優化增長的新空間。有專家測算,新動能對我國經濟的支撐力已達30%,以分享經濟、平臺經濟、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動能,激活了消費,支撐了新增就業,促進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成為牽引中國經濟未來的火車頭。
新動能不會憑空而來,階段性“新高”也并非天上掉下的餡餅,其背后是全面深化改革在釋放紅利。
應當看到,新舊動能轉換是場拉鋸戰,需要久久為功的改革韌勁。新動能在孕育壯大中總會遭遇成長的煩惱,舊動能在轉型升級中也要卸下沉重的包袱,讓新舊動能平穩交接棒,離不開“三去一降一補”的深入推進,也有賴于“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深化。回首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幾年,正是最大限度地優化營商環境,簡政不減責,放權不放任,才引來了、留下了、又催生出更多金鳳凰,使新動能成為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新舊動能轉換也是場攻堅戰,呼喚與時俱進的改革智慧。新動能是新事物,創新必然伴隨著對既有規則秩序和利益格局的改變。監管部門既要克服積習難改的惰性,也要避免甩手掌柜的任性,不僅需要破除利益藩籬的勇氣,更得具備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再飛一會兒且飛得更好”的包容與智慧。
實際上,無論哪一輪增長奇跡都有賴于改革紅利。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能成功躋身世界前列的真正秘密就是改革,是我們大規模、系統性地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才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激活了潛在增長率。今天,也唯有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才能使成本曲線再次進入下降通道,使經濟結構進入再平衡,經濟發展重獲新動能。
中國經濟正從新舊動能轉換的膠著期,步入新動能加速擴張的關鍵期,不發展、不改革才是最大的風險。啃下硬骨頭,蹚過深水區,依靠改革紅利,中國經濟必將譜寫出穩中向好的新篇章。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改革 經濟 中國 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