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新”“心”相映——中國—中東歐國家新聞發言人對話會側記
新華社記者黃小希、丁小溪
來自中國國家部委及地方政府的10余位新聞發言人與中東歐13個國家的總統、總理、議會新聞發言人17日齊聚北京,圍繞“‘一帶一路’與全球化溝通”主題,舉行了首次對話交流活動。
新媒體時代如何讓政府的新聞發布工作更具效力?新聞發言人如何應對假新聞?如何借助新媒體拉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眾的“心距離”?……觀點與智慧的碰撞,讓這場名為“中國—中東歐國家新聞發言人對話會”的活動成為國家間溝通交流的新紐帶、新橋梁。
新聞發布要讓公眾“喜聞樂見”
面對新媒體技術發展帶來的傳播新格局,如何讓政府信息發布有“人氣”、更“吸睛”,是各國政府新聞發言人都需要應對的“考題”。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表示,政府應積極利用新媒體,細分傳播對象,有針對性通過門戶網站、社交媒體等多種渠道,精準有效地傳遞政府信息,使政府的權威聲音在輿論場上占據主導,并通過新媒體加強與民眾互動交流,增進民眾對政府的理解,拉近民眾與政府的距離。
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威認為,做好服務很關鍵。“上海市政府新聞辦政務新媒體‘上海發布’微信吸引320多萬用戶,關鍵在于服務。我們把許多服務功能聚合到微信上,方便市民在移動終端上查詢,比如查詢天氣、交通違章、個人所得稅等,目前每天平均用戶訪問超過60萬次,累計頁面訪問量已超過6.1億次。”
拉脫維亞議會新聞部發言人威格里斯認為,要通過豐富的信息和便于理解的信息圖表、視頻和動畫來強化信息發布效果,“新聞發布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政策解讀,我們必須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做。”
黑山共和國總理顧問巴科維奇也表示,政府政策的傳播應該是積極主動和多層面的,黑山政府正逐步加強在社交網絡進行傳播的能力,各政府部門在社交網絡上開設自己的賬號,擴大影響。
新媒體時代更需破除假新聞困擾
如何在新媒體時代更好地應對假新聞,也是各國政府新聞發言人共同關心的話題。
在對話會的自由討論環節,羅馬尼亞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喬科尤向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果遇到關于“一帶一路”建設的假新聞,您怎么應對?
“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無論是承建、援建或與當地企業合作開展項目,都有可能面臨假新聞問題。”高峰直言,“‘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是真誠的,希望通過建設來造福所在國家的人民,這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面對假新聞的底氣。作為新聞發言人,我們可以通過新聞發布會、新媒體等形式及時發布真實信息,同時做好輿情監測分析,及時發現假新聞,積極應對并引導輿論。”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把假新聞比喻成“病毒”,“政府新聞發布工作要通過及時、持續的正確信息傳播,不斷提高公眾辨識謠言的媒介素養和抵御謠言的‘免疫力’。”
顏江瑛以食品藥品新聞為例指出,新媒體渠道上的謠傳誤傳更多集中在科學常識方面,這表明政府部門需要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普宣傳,特別是運用新媒體傳播通俗易懂的科學知識,對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作出及時回應,提升公眾科學素養。
用新媒體力量拉近民眾“心距離”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與會人士認為,應發揮新媒體力量,在溝通交流中拉近不同國家民眾的“心距離”。
馬其頓總統辦公室媒體顧問斯托亞諾娃說,跨國傳播需要相互了解。“如果我們不認識彼此,就不能相互了解。在這方面,克服文化差距是重中之重。這次新聞發言人對話會,通過聚集不同文化的人,提供了一個增進了解的平臺與機會。”
“我們應該思考如何促成更方便、更快捷的人文交流,這是新媒體可以大有作為的一個領域。我們必須促進聯通,這是‘一帶一路’的要義,而新媒體可以促進實現聯通。”喬科尤認為,年輕人將接續我們的倡議和我們開展的項目,所以應把重點放在青年身上。
“想你時你在天邊,想你時你在眼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用一句歌詞形容新媒體為溝通交流帶來的便利,“即時交流壓縮了空間距離,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提供了重要平臺。”
趙辰昕認為,“一帶一路”建設連接各國,推動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在這一過程中,新聞發言人使命光榮、任務艱巨,既要當好講故事的人,也要當好講述和傳播故事的組織協調人,創造性地發揮新媒體的積極作用,推動“一帶一路”這片希望的田野綻放鮮花、結出碩果。(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中東歐國家新聞發言人對話會 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