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動畫“中國制造”更需精品意識
【事件】“動畫片鄙視鏈”國產動畫片墊底
【觀點】缺乏“內在”導致某些國產動畫后繼乏力
最近,在網上流傳了一張“動畫片鄙視鏈”金字塔圖,圖中顯示位于金字塔頂尖位置的是《探險活寶》等英文原版動畫片,排在其下一層的則是《托馬斯小火車》等歐美日韓引進的動畫片,底層的是《喜羊羊》 《熊出沒》 《豬豬俠》等國產動畫片。這個“鄙視鏈”是一種情緒的宣泄,準確與否可能值得商榷,但不失為反思國產動畫片的契機。
動畫片“鄙視鏈”看似不可思議,形成和流傳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然而其中卻反映了現階段兒童和家長對動畫片品質的需求。21世紀以來,優秀的國產動畫片似乎越來越少,長期占據熒屏的大多是外國優秀動畫片。盡管近年霸屏的國產動畫佼佼者《喜羊羊》系列在商業上大放異彩,系列電影的票房超過7億元,衍生品市場規模超過60億元。與國外動畫片相比, 《喜羊羊》一度是中國動漫產業的長臉之作。但近年, 《喜羊羊》的風光也退居二線,早已被熱映的“小黃人”——《神偷奶爸》系列所取代,《神偷奶爸3》上映首周票房破4億元,突破由《功夫熊貓3》創造的3.39億元動畫片首周票房紀錄,而這兩部系列動畫片都是從國外引進的。
國產動畫為何如此?筆者以為,由于現今電子產品普及度越來越高,想要把孩子從電子產品里“隔離”出來難度很大,許多家長便寄希望于動畫片更多地承載除了娛樂之外的教育功能,而如今眾多家長都屬“80后”及“85后”群體,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因此對動畫的品質提出的要求就相應提高了,而接觸渠道的豐富又為孩子們的審美提高增分加碼,因此孩子們的品位也就愈發“刁鉆” 。
筆者對“鄙視鏈”底端的國產動畫進行了一番梳理,發現這類動畫片大多缺乏知識上以及思想上的教育深度,其成功模式不外乎滑稽的劇情加上滑稽的臺詞來博得孩子們一時的觀片愉悅,再利用“腦白金”廣告一般的重復播放模式,讓你不得不接受。不可否認, 《喜羊羊》式動畫真的很火,商業上也很成功,但缺乏“內在”導致它們后繼乏力。
筆者以為,中國觀眾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因為“崇洋媚外”而挑國產動畫片的毛病,對于優秀的國產動畫片,家長和孩子都很買賬,比如上世紀的《哪吒鬧海》 《小蝌蚪找媽媽》 《葫蘆兄弟》等,再比如近期上映的《大圣歸來》 《大魚海棠》 ,票房以及好口碑就是它們品質的最好證明。
動畫片是兒童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長和兒童呼喚的是內核優秀的動畫片而不僅僅是在商業上成功的動畫片。中國動畫片市場不缺觀眾土壤,中華文明也不缺少文化創作土壤。優秀的國產動畫片有助于幫助兒童培養良好的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同時傳播優秀的中國文化。在筆者看來,動畫片“鄙視鏈”在一定程度上給國產動畫敲響了警鐘,告訴了動畫從業者們,動畫制作不可“粗制濫造” ,更需要精品意識;動畫傳播不可“狂轟濫炸” ,需要精準投放。
編輯:楊嵐
關鍵詞:動畫片 動畫 國產 動畫“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