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非遺傳人制作古火煙花被認定制造爆炸物獲刑引關注
藥發木偶
■全國政協常委馮驥才:
當前不容回避的問題是,申遺動機往往與政績掛鉤,缺乏科學管理與監督。
■全國政協委員王文章:
對傳承人不僅僅是保護起來,而是要尊重他的地位,認識他的價值,尊重他的傳承和創造。
■全國政協委員李延聲:
對非遺項目予以更多的扶持和幫助,特別是要提高每年補助的額度。
“有的如菊花綻放、有的似玉樹臨風,有的像流光溢彩的瀑布垂下,有的若鋼花飛濺灑滿天際。”這是河北省趙縣南楊家莊村五道古火會的盛景,也是“古火”非遺傳承人楊風申最自豪的時刻。
2016年2月19日,79歲的楊風申在制作古火會上需要燃放的煙花時,被警方拘留,后被法院以非法制造爆炸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零六個月。
近日,這一案件經媒體報道后引發廣泛關注,也引出了非遺保護該如何找到一條既確保安全又成全文化的路徑的話題。
矛盾:古火煙花與公共安全
一邊是河北省文化廳發的“非遺傳承人”的大紅證書,一邊卻是認定其行為構成犯罪的一審判決書。古火煙花的制作在文化與法律之間進退兩難。
盡管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曾表示,五道古火會整個活動在確保安全方面有一定的自控和防范措施。但執法機關卻不這么認為。一審法院認為,楊風申違反國家有關爆炸物管理的法律法規,未經有關部門批準,在南楊家莊村居民區非法制作煙火藥15千克以上,其行為已構成非法制造爆炸物罪。
同古火煙花制作一樣陷入尷尬境地的還有“藥發木偶”傳承人周爾祿。“藥發木偶戲”是一種將煙花和木偶結合的煙火雜技。2008年,“藥發木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爾祿被認定涉嫌非法制造爆炸物罪被刑拘,最終被法院免于刑事處罰。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在為數不多的涉非物質文化遺產刑事案件中,都反映出了一個問題,即當傳承或表演過程中被認定有“危險因子”存在時,承擔責任和處罰的往往都是傳承人。
專家:處理方式過于機械教條
楊風申老人對自己的遭遇很不理解:文化部門每年兩次審查,公安局每次都到火會現場維持秩序,媒體也經常報道,多部門都曾見證過的古火煙花,為何當時沒提出問題,而一經舉報自己就被抓?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阮齊林認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古火會是經過國家批準,而這批準也應該包括了煙花的制作和燃放。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古火煙花的制作就已經得到了許可,是合法的。
“法律是統一的,但各部門對問題的處理卻過于機械、教條,缺乏配合,所以才導致這樣的事件出現。”阮齊林稱,楊風申制作古火煙花20年來沒有用于違法犯罪活動,也并沒有進行買賣,并無主觀惡意,直接套用刑法太過于機械。
記者查閱多方資料發現,古火會已延續了千年,并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的記錄。楊風申也表示,自己制作煙火20年來并無一起煙花爆炸事故。阮齊林對此也表示認同:“一個古老的東西能千年傳承下來,說明它是穩定的、安全可靠的。”
政協委員:非遺保護重申報輕保護
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被認定的國家級傳承人共1986位,已有200多位去世,還有不少人也年老體弱,面臨傳承斷代甚至人亡藝絕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王文章認為,傳承人要擁有神圣的責任感和堅守的品格,具備真正的工匠精神。“非遺保護的核心就是保護傳承人。對傳承人不僅僅是保護起來,而是要尊重他的地位,認識他的價值,尊重他的傳承和創造。”
2017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藝委會主任李延聲就建議,對非遺項目予以更多的扶持和幫助,特別是要提高每年補助的額度。
有數據顯示,中國現在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近87萬項,進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的非遺項目有7萬項之多,其中有近1400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000多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國對非遺保護也有不少相關規定。如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傳承、傳播。2017年6月,文化部在發布的《“十三五”時期文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中也提到,要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重申報、輕保護。”廣東省中山市非遺專家委員會委員林鳳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了這樣的觀點。作為一名非遺工作者,她認為,很多地方都把擁有多少非遺項目當作一項榮譽,榮譽拿到了,卻沒有后續有力的保護行動。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驥才也曾提到,當前不容回避的問題是,申遺動機往往與政績掛鉤,缺乏科學管理與監督。他指出,非遺保護更需要的是科學的管理、保護、執行與監督,在這過程中,政府行為是必不可少的。
創造條件使非遺保護與傳承符合法律規定
記者查閱非遺相關案例,發現多是與勞動法、教育法、知識產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刑法等相沖突。藥發木偶案和古火煙花案都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承擔了刑事責任,非遺保護與法律沖突的程度也越發凸顯。
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副教授汪紅飛認為:“法律在調整某種社會關系時具有普適性和統一性,法律的統一性與非遺的特殊性之間必然存在矛盾關系,因此,與法律產生沖突不足為奇。”
那么該如何協調這種矛盾呢?汪紅飛表示,要分析引發沖突的原因,劃分情況區別對待。有些沖突是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缺乏法律意識導致的,而有些沖突是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背景與現時社會情勢之間發生了偏差,原來的合法行為隨著社會的變化成為了非法行為。
對于第一種情況,汪紅飛建議只需依據相關法律進行處理即可。對于第二種情況,他認為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行法律之間的一種內在矛盾,是先天存在的,不可歸咎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如何解決,汪紅飛建議一是可以對現行法律作嚴格的解釋,為非遺項目留下生存空間;二是創造條件使非遺保護與傳承符合法律規定。
在這方面,浙江省泰順縣作出了有益的示范。針對藥發木偶戲的特殊性,泰順縣協調多部門準備建立“藥發木偶”傳習所,專門用于表演所需黑火藥的制作、帶徒授藝和非遺展示等。同時,規定在表演前傳承人需要事先向縣非遺中心申請,由非遺中心向公安部門報備后,才可進行購買制作煙花。
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也就楊風申一事發出了一份官方解釋。希望國家在非遺保護工作中,盡快出臺波及火藥這一危爆物品的詳細實用法律說明,確保非遺保護工作有法可依。
正義網記者 賈瀟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非遺傳人 古火煙花 制造爆炸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