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居民電子健康檔案 要將善意落到實處
國家衛計委基層衛生司副司長高光明10日表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76.4%,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逐步向居民個人公開電子健康檔案。鼓勵地方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多種線上服務的形式為群眾提供便捷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現健康管理在基層。(7月11日央廣網)
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是近年來基層醫務人員承擔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基本公共衛生方面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但對普通民眾而言,這項工作還顯得比較陌生,若想進一步提高建檔率,最好的辦法是先期兌現部分紅利,提升民眾的參與熱情。
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一大目的,是更加精準地實施慢性病管理,所錄入的基礎性數據,包含歷年來居民所做的主要檢查,以及基于這些檢查得出的診斷和給予的治療,是個人健康的“編年史”。這就意味著,電子健康檔案還可帶來其他便捷,它以電子的形式存在,很方便查閱和攜帶,將來若能實現聯網,還可進行異地查詢。可以說,電子健康檔案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每位居民都可成為受益者。
因此,有條件的地方應探索逐步向居民個人公開電子健康檔案,沒條件的地方,也應該創造條件公開。這項民心工程終究要通過廣泛使用來體現其價值。不妨出臺一個公開的時間表,給予各地一定的壓力,使居民能夠盡快獲得電子健康檔案所帶來的好處。
同時,使用還具有促進完善的作用。當前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信息來源比較單一,體現在信息比較陳舊,且多來源于基層,大醫院的最新診療信息連共享都很難,及時錄入更是無從談起。也就是說,電子健康檔案雖然達到了一定的建檔率,但內容少,更新不及時,有量卻難有質。唯有擴大信源,讓大醫院也參與信息錄入工作,電子健康檔案方能建得更加完整。
宏觀上為防病治病提供決策參考,微觀上為民眾提供服務,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方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且兌現好處也是一種開拓,這個健康大數據潛在的用途,我們當前還知之不多,更多和更大的使用價值,需通過運用來發現。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健康 電子 子健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