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申遺成功,欣喜之余也要思考
8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前一天,青海省可可西里已經獲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7月9日《新京報》)
又有兩處文化遺產申遺成功,確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標識性意義,可以證明一個國家文化的獨特魅力。但是,申報與評審世界遺產的根本宗旨,還是推動文化遺產的保護,維護各國獨特文化的多樣性和可持續性,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自然生態與傳統文化更容易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可能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需要更多特殊的保護。
空中俯瞰,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筑與鷺江海峽對岸的現代建筑遙相輝映
這些年來,我們推動世遺申報的項目,無一不是建立在對遺產深度保護的基礎上。可可西里藏羚羊曾一度遭到瘋狂獵殺,一代代可可西里人為反盜獵付出心血甚至生命。1997年可可西里成為我國首個為保護藏羚羊而設置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鼓浪嶼為了申遺,耗時十年,先后對島上大量商業項目與建筑進行了清理,對原有建筑進行了系統的保護。
不難看出,申遺成功首先是這些遺產保護得到充分認可,同時也是持久保護的承諾。然而,還應看到世界遺產保護所面臨的現實困境。一直以來,申遺被詬病為打造旅游IP的一款游戲,源于這些用以申報世界遺產背后十分明顯可見的商業利益。盡管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并非天然的矛盾,但利用要服從于保護,才可以避免竭澤而漁的短期效應。對此,我們并不缺少前車之鑒,近二十年來,國內廬山、麗江古城、云南三江并流、張家界等多個世界遺產地,都曾遭到點名和警告,張家界為保住世遺招牌,花費10億將景區內近34萬平方米建筑物全部拆除。
面對可可西里與鼓浪嶼成功申遺,輿論欣喜之余,如何更長久的保護也是關注的焦點。如,可可西里隨著青藏鐵路通車,絕世風景吸引著大量外來者,如何應對他們帶給高原生態的壓力;而鼓浪嶼又如何防止入遺后商業沖動的復辟等等,為人們所憂慮。保護好這兩大世界文化遺產需要保持定力,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避免重蹈覆轍。
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只是保護的一種手段,有限的入選項目無法窮盡對自然生態與豐富傳統文化的保護。這些年申遺觀念的偏差,以及入選名錄遺產保護的跑偏,無不反襯出現實保護土壤的貧瘠。與世遺相比,許多獨特的自然生態遭遇過度開發而被破壞,許多傳統的文化面臨傳承斷層的危險,許多獨特歷史價值的文化遺址、建筑被人為損毀,這些現象同樣值得警醒。
要從根本建全和完善自然環境與傳統文化保護的制度體系,如扭轉錯位政績與偏頗發展理念,廓清自然生態、傳統文化與發展的關系,固化保護優先的政治倫理,強化可持續性的長遠觀念;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提供保護實務中調節利益沖突矛盾的清晰準則,兜牢底線,讓保護從政府延伸到社會更廣泛的領域。涵養好保護的大氣候,世界遺產保護才會遠離風險與尷尬。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保護 遺產 申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