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車讓人”宣傳熱度退去 斑馬線禮讓如何持續?
■記者 張奐雅
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8天,“車讓人”倡議發出兩月余,出行環境的確得到了極大提升,然而隨著宣傳熱度的逐漸退去,“車擠人”現象又再次回潮。那么斑馬線禮讓之風到底該如何吹遍三秦大地?在采訪中,不少市民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監管作用大
建議:加強監管 主動維權
“車讓人”實施以來,許多行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在有交警或布控球的路口,司機禮讓的概率較大;無人監管路口,不少機動車依然與行人搶道。
市民江靈就深有同感,每天接送孩子要經過西大街廣濟街十字,有交警時,車輛幾乎都會禮讓行人,但只要交警不在,許多私家車還是“照走不誤”。
“每個路口都配一個交警肯定也不實際,但現在有移動布控球,是不是可以考慮多設置一些。”江靈說,如果移動布控球成本較高,相關部門也可以考慮讓文明引導員進行監督,對于不讓行的車輛進行記錄、拍照,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此外,江靈認為,行人也是“車讓人”的主體,但許多行人對于車輛是否讓行并不在意,“最多就是‘吐槽’幾句,但并不會實質性地維護自己作為行人的權益。”江靈表示,身邊幾乎沒有朋友會將不讓行行為拍攝下來發到交警公眾號上,大家都覺得有些麻煩,或者來不及掏出手機。對此,她建議可以開拓一些更方便行人參與不禮讓行為曝光的方式,同時加大這方面宣傳,提升行人的舉報意識。
讓行車難走
建議:加提示牌 行人配合
“我是能讓的時候都會讓,但我也很理解不讓行的司機。”作為私家車車主,市民彭新年道出了司機的心聲,有的車輛不讓行是因為行人通行太慢,如果都禮讓,車就沒法走了。
彭新年說這種情況多出現于沒有信號燈的路口,公交車、出租車停下來等行人時,其實大部分私家車也都會讓行,但有些行人實在走得太慢,邊過馬路邊看手機,遇到這種情況,車輛要通行過路口起碼要等一兩分鐘,比紅燈時間還長,所以有些趕時間的私家車司機就會“見縫插針”地從行人中穿過,作為司機,雖然自己不會這樣做,但完全能夠理解。
彭新年說,許多司機都愿意為了營造良好的出行環境而禮讓行人,面對這種情況,他認為可以給這類路口增加引導牌或標語,內容一是提示司機“車讓人”,二是提醒行人快速通行,不要造成路面壓車。
嚴管出成效
建議:嚴格處罰 建立秩序
不難注意到,目前幾乎全市的公交車和出租車都會禮讓行人,究其原因就是公交公司和出租車管理處都對“車讓人”有嚴格的處罰規定,嚴管重罰下,自然能建立起良好的秩序。
所以在采訪中,不少包括駕駛員在內的市民都提出,一定要加強處罰和管理。據了解,在“車讓人”示范城市杭州,平均每天有三四百例不禮讓車輛的處罰,而在我市,即使是“車讓人”最為如火如荼的階段,平均每天處罰也只有兩百多例。
網約車司機陳倫杰表示,可以優化交警勤務的部署,增加一批電子布控設備,提高查處率。
編輯:梁霄
關鍵詞:宣傳 熱度 斑馬線 禮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