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戈壁變通途——第二條進疆公路大通道建設紀實
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10日電題:戈壁變通途——第二條進疆公路大通道建設紀實
新華社記者蔡國棟
這里是一片無人區,沒有路,也沒有水,連手機信號也沒有。然而,經過筑路工人多年奮戰,京新高速從這片戈壁灘上穿越而過,成為繼連霍高速公路后的第二條進疆公路大通道。京新高速全長2540公里,建成后北京到新疆的行車里程將縮短1300多公里,預計7月中旬京新高速內蒙古、甘肅和新疆將實現三省區聯動通車。
穿越無人區
京新高速明哈公路起點為新疆與甘肅交界的明水,止于新疆哈密市駱駝圈子,接于連霍高速,線路全長178公里,設計速度為每小時120公里。但不同于內地高速公路,明哈公路雙向四車道中間預留了一條18米寬的中間地帶,以便未來改擴建為雙向八車道。
新疆哈密本是缺雨少水的干旱地區,可有些地名卻帶有“泉”字。在京新高速新疆段的交通標識牌上,可以看到諸如白山泉、鴨子泉、野馬泉和境兒泉等地名。然而,在這片戈壁灘上,卻很少能見到泉水,為數不多的水也是咸水、苦水,不適合人飲用。
尋水,成為筑路人最大的難題。京新高速明哈項目第三、七標段項目經理常文軍說,在這片有“泉”字的戈壁灘上,水是最寶貴的資源,項目用水都需要從幾十公里外的地方拉運,一噸水的費用高達60元,每年光用水就要支出上百萬元。
京新高速經過的無人區是百里風區的一部分——苦水煙墩風區。這個區間常年刮大風,就是平常的好天氣,風力也有四五級。“風暴來時,漫天飛舞的都是石子。”京新高速明哈項目第三、七標段總工程師黨江濤說,也就在短短的十幾分鐘時間,那次大風把一排房子都吹倒了。
嚴把環保和質量關
在京新高速明哈公路靠近甘肅的一側是布滿黑色礫石的戈壁,被當地人稱為“黑戈壁”。戈壁生態環境脆弱,明哈公路項目建設指揮部從一開始就把綠色環保作為首要目標。在施工便道、取土料場均設立環保樁,嚴格確定界限,減少地表擾動和植被損壞范圍。施工結束后對取土場進行土地整治,盡可能降低減緩坡度,做到最低程度地破壞自然環境。
京新高速明哈公路項目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周崗說,京新高速明哈公路穿越無人區,經常有黃羊、狼等野生動物出現。為保護野生動物遷徙,明哈公路專門設計了14處動物穿越通道,沿線還設置了野生動物飲水區域。
此外,在施工中指揮部引進了瀝青指紋識別檢測技術,采集了新疆多個廠家的瀝青紅外譜圖,建立標準譜圖數據庫。這不但縮短了檢驗時間,還徹底將假冒瀝青拒之門外,同時還引入現代信息化管理技術,在瀝青拌和站安裝黑匣子,實現對所有項目施工重要工序的實時監控,以確保項目質量、安全和進度等。
承載夢想和期望
“寒意欲透簡易房,工期只恨夜來霜。人消瘦,道漸長,游子逢節覺凄涼,月下華燈應初上,團圓唯缺筑路郎。”明哈公路第八標段拌和站站長陳建文創作的一首小詩,反映出多年筑路工友的心聲。
京新高速明哈公路所經過的區域,每年只有6個月的有效施工期。“除了風沙,戈壁灘上什么都沒有,買個菜都要到200多公里外的地方,但京新高速是進疆第二大通道,再苦也要堅守到通車那一天。”京新高速明哈項目第一、五標段項目經理張立峰,自1995年進疆后參與了新疆主要高速公路的建設,其中包括第一條進疆大通道——連霍高速公路的建設。
2000年5月,哈密市首次提出修建“三北”(東北、華北和西北)最捷公路大通道,穿越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內蒙古、甘肅和新疆,形成一條新疆霍爾果斯至天津港的最便捷出海大通道。
2009年8月,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分別啟動了京新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咨詢評估工作,并提出按照內蒙古、甘肅和新疆“三省聯動、一次建成”的思路安排和開展項目前期工作。
哈密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白建國說,京新高速明水至哈密的高速公路是聯通華東、華北、西北地區和中亞以至歐洲的快捷公路運輸通道。京新高速打通了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帶的東部出口,形成了第二條全天候進出新疆的交通大動脈,對推進“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第二條進疆公路 戈壁變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