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政協十二屆二十二次常委會議>大會發言 大會發言
彭小楓:政府要有為 市場要有效 企業要擔當
政府要有為 市場要有效 企業要擔當——關于降低企業財務杠桿率的幾點建議
——彭小楓常委的發言
今年4月至5月,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專題組就“降低企業財務杠桿率”等問題赴江西、內蒙古開展實地調研。山西、上海、浙江、湖北、四川、陜西六省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協同調研。我們認為,做好降杠桿工作,要調動各方積極性,政府要有為,市場要有效,企業要擔當。根據調研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一、 綜合施策,加大支持引導。《國務院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列舉了企業降杠桿的7種途徑,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適用的途徑、方法,多策并舉。“債轉股”是目前采取較多的方式,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銀行積極性不高,實際進展緩慢。“債轉股”是資源配置的重要形式,建議重視完善“債轉股”政策。當前,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應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加強支持、引導和指導。財政部、國資委、銀監會等部門可聯合出臺實施辦法,增強各項政策的協調性、靈活性,切實推動重點行業“債轉股”。對于中西部地區,應有序擴大“債轉股”試點范圍,并將民營企業納入“債轉股”實施對象。對一些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應加大資本金注入。
二、 深化改革,強化企業自我約束。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預算軟約束,沖動投資,盲目擴張,是企業杠桿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為此要加快推進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從根本上強化企業自我約束,抑制盲目擴張沖動,解決預算軟約束問題。對于一些民營企業,也要引導其加強財務約束,避免激進擴張、四處舉債。化解高杠桿率帶來的風險,從根本上說,要靠企業自身的發展。政府要進一步營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企業良性發展的趨勢。企業要通過制度改革和技術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加效益。只要效益較好,還款期限寬裕,杠桿率就可以在較大區間內浮動。相反,如果效益不斷下滑,杠桿率再低,也照樣存在風險。
三、 扎實推進,做好基礎性工作。一是國資委、國家統計局、銀監會等部門要摸清底數、監測動態。企業杠桿率具體多少、增減趨勢如何、償債能力怎樣,要“心中有數”。二是根據資金密集型行業特點制定“杠桿率”指引以及相應的警戒線標準。對于超過警戒線的企業,銀行不準再放貸。三是在監管層面建立金融系統聯合授信機制,推進信息共享,綜合確定授信額度,防止不同銀行因信息不對稱而對同一企業多頭授信、過度授信。
四、 統籌協同,不搞“單兵突進”。企業效益的提高有賴于市場的“出清”,也有賴于生產經營成本的降低,因此“去杠桿”要和“去產能”“降成本”等工作有機結合,不可“單兵突進”“單打一”。從調研情況看,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杠桿率是偏高的。對于僵尸企業、環保長期不達標及無效、低效占用金融資源的企業,既要“去杠桿”,更要“去產能”,在妥善處置債權債務的基礎上推進兼并重組或破產清算。
五、 積極穩妥,防止出現“處置風險”。高杠桿率非一朝一夕形成,“去杠桿”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去杠桿”的目的是防風險,但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避免運動式“去杠桿”,防止因過快過急而出現“處置風險”。應堅持實事求是,“因行業制宜”“因企業制宜”,一企一策,避免“一刀切”。比如,產能過剩行業中也有一些經營較好的企業,對其要予以支持。中小微民營企業、中西部地區企業,總體杠桿率不算高,在有的地方主要矛盾是金融供給不足,要避免借“去杠桿”之名隨意斷貸、抽貸,尤其不能逼迫企業搞所謂“過橋貸款”。要運用直接融資手段降杠桿,也要充分考慮資本市場的承受能力。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