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鄉間的小道是精準扶貧的必經道路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引起了人們強烈的反響。尤其是他在考察扶貧工作時,那走在鄉間的小道上、進入貧困農戶家的一幅幅畫面,讓人在心目中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人們評價,總書記的一舉一動為基層干部怎么扶貧樹立了標桿。
扶貧攻堅,是黨和國家的重大策略,是農村貧困戶的夢寐以求,也是我們國家實現小康社會的前提。時下,不少貧困地區的黨員干部鼓實勁,使實招,出實績,加快了脫貧攻堅的步伐。如井岡山老區、蘭考縣的率先整體脫貧,給了人們極大的鼓舞,也為其他貧困地區的脫貧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這些經驗歸納起來,就是黨員干部要有脫貧的責任擔當,各地要有對癥下藥的脫貧措施,干部群眾要有攻堅克難的拼搏精神。而歸結到一點,就是要能精準。
脫貧工作的精準,離不開一個“實”字。要能“實”,就要摸準群眾貧困的原因,掌握貧困群眾脫貧的需求。要能做到“實”,我們就需要像習近平總書記一樣,要走在鄉間的小道上,走進貧困群眾的家里,揭開鍋蓋看看,靠近床鋪摸摸,在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再精準施策。如果我們僅是坐在辦公室里看報表,聽匯報,靠電話指揮,那只能是紙上談兵,與精準二字差之萬里。可見,鄉間的小道是精準扶貧的必經道路。
黨員干部的榜樣廖俊波同志在扶貧工作中,他工作在一線,生活在一線,調查在一線,扎根在一線。他恪守著能到現場,就不在會場的工作理念,經常深入一線解決問題。他沒有高高在上,沒有拈輕怕重,而是深入貧困村,開展駐村蹲點調研,把脈問診,分類推進精準扶貧。他帶頭撲下身子,卷起褲腿、跑田坎,穿長筒雨鞋走爛泥田。他周末下鄉是常態,始終記掛村民增收,讓“零村財”的鐵山鎮東澗村成了花卉村。他無數次到石屯鎮石圳村里考察,傾聽群眾呼聲,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讓當年“臭名遠揚”的垃圾村享有了“白茶小鎮”的美名。廖俊波能夠取得扶貧的成功之舉,其根本的就是走好鄉間小道。我們要能精準扶貧,就必須像廖俊波同志一樣,多走鄉間小道,常走鄉間小道。
就“精準”二字而言,專一、深入謂之精,務實、準確謂之準。我們脫貧攻堅,就是要專一、深入,就是要務實、準確。而精準的藏身地,就在貧困群眾中。我們要能做到精準扶貧,就必須深入到貧困群眾中去,也就必須多走鄉間的小道。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精準 扶貧 鄉間 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