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北大最后實體書店去留”追蹤:老店“野草”告別
“‘北大最后實體書店’去留”追蹤
新京報訊 (記者沙璐)自去年十月傳出北大將對“45甲物美地下店面”重新招標的消息后,“北大最后的實體書店”——野草書店的去留引起很多校內師生的持續關注。
6月22日塵埃落定,“45甲地下店面”招標結果公布:博雅堂和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安徽新華書店)中標,備受關注的野草書店落標。
記者昨日致電北大房地產管理部相關工作人員,對方介紹,招標事宜全權委托第三方,現場全程記錄,并有學生代表參與評分。
地下店面消防系統存問題須整改
因物美地下兩家老書店的去留備受關注,2017年5月26日,學校后勤部就此組織交流會,現場學生與45甲書店相關的學校領導王仰麟校長、房地產管理部殷雪峰部長、總務部張西峰部長進行了交流。北大學生就書店招標一事創建的公眾號“燕書客”全程記錄了現場答問情況。
對于為何重新招標的疑問,房地產管理部殷雪峰部長回應稱,2015年教育部在全國進行國有資產專業檢查,要求對于未歸口管理、未公開招標、合同期超長等現象進行整改。
殷雪峰稱,國有資產招標是一個比較專業的事情,涉及相關法律規范,學校委托專業公司來處理相關程序問題,將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采用綜合評標法。其中,針對北大的服務方案要占到50分,“房租價格并不是我們主要考慮的因素”。
除此之外,他介紹,45甲地下長期以來都面臨消防系統的問題,已經無法修補,必須全部整改。“我們也希望借此機會對45甲地下進行功能優化。”
結果由評分選出 現場全程記錄
對于這一結果,野草書店老板趙亮表示比較意外,就在結果公布前,他還想著重新裝修后,如何布置書店的事情。其表示,離開北大后,野草書店將暫時轉到西苑一家庫房,慢慢找新店面。
成功中標的博雅堂書店老板近幾日忙著搬家,表示對結果很開心。
記者注意到,除兩家書店所在的45甲地下師生配套生活服務招商租賃,學校還對教學樓區域及45甲地下五處師生服務區便利店,邱德拔體育館便利店、五四體育場便利店及45甲地下生活超市三處進行招標。
公布的文件顯示,此次招標采取的是綜合評分法。北大房地產管理部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結果按照評分選出,招標現場都有記錄。
■ 探訪
野草老板 不管到哪 初心不變
一家本想在北大開五十年的書店,最終停在了它的第十五個年頭。被書友稱為“燕園最后的實體書店”——野草書店與北大告別。
競標
“一宿沒睡”
招標結果公布前,記者去探訪這家只有幾十平米的小書店,遠遠看見那塊醒目的招牌——野草書店,便宜才是硬道理。
走進書店,四周是幾排高聳的書架,中間是長長的置書臺,書店門口的右邊擺著一張只容一人坐的小桌子,桌上放著一部老式臺式電腦。老板趙亮就坐在這里,打包、結賬、記錄新到的圖書。
店里的書不如以前多了。靠墻一側書架上,以前擺滿了密密麻麻的圖書,現在空了近一半。趙亮說,已經開始清理書架,為搬家減輕負擔。
“最近老板比較忙,競標要準備很多證件。”店員透露,6月25號之后書店搬哪還沒確定,最終要看競標結果。“如果成功,會暫時找個地方。如果回不來,可能在北大附近找個地方,但不會太遠。”
6月2日,國金招標有限公司發布招標公告,對北京大學校內45甲地下師生配套生活服務進行招商租賃,共計16個包件,其中兩個包件功能為書店,建筑面積均超過150平米。
6月20日是遞交標書的日子。上午九點左右,趙亮告訴記者,參加競標的人不少,現場來了幾十個,不過很多是競標其他經營內容,“一宿沒睡”。
落標
“有些意外”
6月22日招標結果公布后,記者再次來到野草書店。因正在搬家,幾十平米的小屋內更顯擁擠。趙亮和五六名店員忙著將架子和展臺上的書打包扎捆,四周高高的木書架被一一拆除,搬到屋外準備運走。
趙亮的臉上沒有了平時的笑意,他戴著手套,拿著錘子,站在梯子上,將空了的書架一個個卸下來,滿頭是汗。
趙亮告訴記者,競標書店的應該只有3家,除了博雅堂和野草,還有安徽新華傳媒。被問及野草為何沒中標時,趙亮不愿細談,“要是中標我就跟你說了,但現在沒中,沒啥可說的。”
對于安徽新華傳媒中標,他有些意外,但既然已成定局,便沒向學校詢問具體原因。
趙亮說,離開北大后,野草書店會暫時轉到西苑的一家庫房,接著再慢慢尋找新店面。至于是否會繼續經營人文社科類的特價書,他表示,“不會轉型,不管到哪初心不變,還是現在的折扣。”
野草書店2002年進駐北大,今年已經是第15年,書店主要經營古籍和學術類書籍,比較冷門。趙亮曾說,希望能在這里做上50年,做到退休。“北大校園里老師學生很多,書店可以維持。這些書如果拿到社會上賣,可能賣不動。”
■ 聲音
“高校要發展,專業書籍很重要”
招標結果公布前,記者探訪野草書店時巧遇一位北大老教授,他走進野草書店,上來就問店員,“你們是要搬走了嗎,搬到校外嗎?”
“還沒確定,定了會在公號上說。”店員說。
老教授說,我年歲大了,不太會用微信,如果確定了最好貼個告示,好讓我們這些年歲大的人看到。
老教授名叫蘇培成,在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今年82歲。他告訴記者,自己住在燕北園,大概每個月過來一兩趟,“有空就會過來看看”。
“書店要搬了,不管搬到哪兒記得告訴我們一聲,貼個告示,大點兒字,寫清楚在什么地方,我們好去找你們。”蘇教授囑咐店員。
蘇教授說,自己來野草和博雅堂主要買漢語言文學方面的專業書,這兩家書店不錯,品種也不少。“我出的書這里也賣過。”
“你看這些書,這是我老師周有光先生的。”他指著架子上一排書跟記者說。
“海淀圖書城的書店很大,但它是面向社會的,專業書不多,高校要發展,文科方面的專業書籍非常重要。”蘇培成強調。
北大校友、現某教育培訓機構老師周先生也認為,校園書店或多或少承擔了“第二圖書館”的責任。對于像他這樣在北大燕園生活了七八年,畢業后也常回去逛逛的人來說,舊書店還象征著一種情懷。
編輯:曾珂
關鍵詞:北大最后實體書店去留 實體書店 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