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那些浮華的贊美 簡樸的老院士不會喜歡
劉先林院士一定無法理解,覺得讀不懂這個時代:研究了一輩子測繪,得過兩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沒上過媒體頭條,沒受到輿論關注,可一張坐高鐵二等座工作的照片,卻讓自己成了網紅。很多網友都被那張照片感動了:滿頭白發衣著樸素的老先生在高鐵二等座上為一場講座認真地備著課,七十八歲高齡的劉先林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測繪儀器國產化的積極倡導者。照片走紅后,很多媒體都想采訪他,劉院士都謝絕了。
能理解網友為什么那么感動。其實,本來這些都屬很平凡的事,院士為什么不能坐高鐵二等座呢,院士為什么就不能在高鐵上工作備課呢,院士為什么就不能穿舊皮鞋呢?劉院士自己會覺得這很平常。可在一個官本位和行政化色彩極為濃厚的語境中,什么都講級別、排場、待遇和論資排輩,以炫耀性的排場待遇形成階層和權力的區隔。在人們的想象中,院士這樣的人物,應該如何如何,可竟然跟我們一起坐著二等座認真備課,就成了大新聞。院士坐個高鐵二等座,竟把網民感動成那樣,讓人深思。
院士是一種很高的學術榮譽,并沒有行政級別,是學術序列中最高的榮耀。我知道,很多高校為了凸顯對院士的重視,吸引更多的院士,在行政級別上將院士納入“副校級”,也就是說,出差、住宿、用車、辦公條件、住房等方面,能享受到副校級的待遇。——如果一所大學是副部級,就能享受正局待遇。一個院士,竟然沒有坐商務座,竟然沒有秘書陪同,竟然為講座親自做課件,竟然穿著那么樸素,天啦,人們便被感動并震驚了。
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過:這個時代的很多感動,都源于陌生和隔膜。其實,劉院士這樣做,才是正常的,干嘛非要講排場,一般人能坐高鐵二等座,院士為什么就不能?高鐵上寫作、備課、辦公也是當下很多人的常態,院士為什么就不能?因為這個社會有很多不正常,人們的眼光和思維被扭曲,很多本來正常的事情便顯得很不尋常了。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夸張,一個跑教育系統經常跟院士打交道的記者朋友說,一個院士坐高鐵二等座備課,輿論便驚嘆和感動成這樣子,說明人們對院士太不了解了。記得上大學時,經常在校園看到老院士挎著包推著自行車走過,在食堂跟學生一起排隊打飯,大家都覺得很正常。
我并不贊成一些聲音,對“坐高鐵二等座”過度闡釋,將這種行為賦予多少道德含義和典型意義,好像坐一等座、商務座就是講排場,坐二等座就更了不起,越簡樸越高尚——甚至有人拔高到了“共和國脊梁”、“中國人的驕傲”的程度,這肯定不是劉院士所愿,簡樸的老院士不會喜歡這種浮華的贊美。特別是“二等座最高貴的乘客”這種用力過猛的贊美,讓人很不舒服。一等座二等座商務座,都是人坐的,買什么座位是市場行為,而不是按身份和貢獻進行排序。院士坐商務座或二等座都沒有問題,坐商務座可以更舒服更安靜地工作,坐二等座也有二等座的好處,比如便于跟團隊其他人一起交流,評價一個科學家,永遠不是看他坐幾等座,而是看他的專業貢獻。劉院士讓我們記住的,應該是他的這些成果:勇敢扛起自主創新的旗幟,累累碩果讓中國測繪科技蜚聲世界。
科學家研究一輩子測繪,沒引發過多少媒體關注,坐個二等座卻引發如此大的熱議,科學家真會哭笑不得,這是科學的幸事嗎?
我也不贊成拿明星的生活來反襯科學家,這種對比沒什么意義。有人說:宣傳綜藝節目的記者,看到這樣的科學家,你們不覺得羞恥嗎?那些學什么都不容易及格的娛樂圈人士,你們為什么要去捧他們的臭腳?看看現在的娛樂新聞,整天小鮮肉小臭肉的緋聞,和一張張縱欲過度的毫無朝氣的臉,惡心。理解這種批評后對過度娛樂化的憤慨,但真的沒必要將科學與娛樂對立起來,用簡樸的老院士去吊打娛樂小鮮肉,這應該是一個各美其美的多元社會,沒必要用二元對立思維人為制造其間的價值沖突。
每每有關于科學家簡樸生活的新聞曝出時,明星總會躺槍受審——總會有人憤憤不平地說:科學家太了不起了,可惜關注度和收入遠不如那些“戲子”!——“戲子”的貶低,暴露著一些人價值觀的扭曲。記得屠奶奶獲諾獎時,正逢黃曉明婚禮,也有人進行對比。這兩者有什么好比的呢?科學是小眾的,娛樂是大眾的,作為小眾的科學明星在關注度上永遠比不上大眾娛樂明星,這是規律。不能用對比收入來衡量科學與娛樂的價值,袁隆平如果壟斷水稻專利而用于市場化變現,他的收入必然也會超過任何一個娛樂明星。科學的偉大之處,就在于這種超越個體功利而惠及人類的命運共同體意識。——跟明星比收入和關注度,反而是矮化了科學家。
坐高鐵二等座認真備課,不是簡樸的老院士有多不尋常,而是這個社會有很多不正常:不正常的現象、不正常的眼光、不正常的心理。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院士 簡樸 高鐵 科學家 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