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面對噪聲污染,“我想靜靜”并不矯情
說到環境投訴,大家可能覺得與大氣污染相關的肯定最多,可日前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顯示,2016年相關部門共收到環境投訴119.0萬件,其中噪聲投訴52.2萬件,占環境投訴總量的43.9%。各類環境噪聲投訴中,工業噪聲投訴占10.3%,建筑施工噪聲投訴占50.1%。在建筑施工噪聲投訴中,夜間施工噪聲投訴占90.5%。(6月10日《人民日報》)
面對這組數據,我說“我想靜靜”,就是想安安靜靜地睡個安穩覺,沒有吵鬧,沒有噪聲,一覺睡到自然醒。然而,這個簡單的訴求顯得太奢侈了,因為噪聲停不下來。每當夜色降臨,廣場舞音樂和大合唱輪番轟炸,大排檔喝酒猜拳的喧鬧聲深夜不息,施工工地機器和來往車輛的轟鳴聲,甚至居民小區寵物狗的狂吠聲……不絕于耳的各種噪聲,讓周邊居民苦不堪言。這組數據就是千千萬萬民眾的無聲控訴,噪聲污染已經嚴重影響著人們的休息和身心健康。面對嚴重的噪聲污染,“我想靜靜”并不矯情。
噪聲污染是一種“城市病”,已成為僅次于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城市公害, 越來越成為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一個焦點問題,不僅影響到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破壞了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秩序,必須得“治”。 毫無諱言,噪聲擾民問題由來已久,目前是“民不告,官不究”的狀況,從近年來關于噪聲投訴比例居高不下的事實就不難看出,問題的有效解決并非易事。究竟該怎么“治”、誰來“治”,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實際上,說解決噪聲污染“并非易事”,并不意味著不能解決,主要是看我們是不是下狠心、動真格。兩天高考期間,全國各地不約而同地出臺了高考降噪辦法和措施,諸如禁止夜間建筑施工產生噪聲,嚴格控制市區內機動車隨意按喇叭,禁止餐飲業、文化娛樂場所使用高音音響,接受考生集中住宿的賓館考試期間停止其娛樂場營業,等等。這些措施,確實讓各種噪聲降了下來,給考生創造了一個安靜的考試環境,也足以可見噪聲污染只要橫下一條心,完全是可以“治”的。
毫無諱言,噪聲污染久而不“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噪音分類太細,管理部門太多,執法主體不明確,造成“九龍治水”,多頭管理,誰都能管,但誰都管不徹底。比如,半夜裝運施工垃圾的情形,到底屬于建筑施工噪聲,還是交通運輸噪聲、生活噪聲,真的很難分清,這導致民眾不知道該往哪個“門”投訴,使得一些職能部門推諉扯皮,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加之噪聲污染瞬時性、局部性、分散性很強,有時很難取證,投訴往往不了了之,之后又會反復繼續,致使噪聲污染得不到有效解決。
“越軌者,規必懲之;逾矩者,矩必匡之?!敝卫碓胍粑廴臼且豁椣到y工程,需要各行業加強自律,也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公開舉報,更需要執法部門聯合執法、重拳打擊。不過,整治噪音擾民還必須先走出“九龍治水”怪圈,不妨先由環保部門牽頭,其它部門配合,進而形成治噪合力,讓制造噪音者無處遁形,讓城市安靜下來,也讓“我想靜靜”成為漸行漸近的美好現實。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噪聲污染 噪聲 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