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陳乾:在共享時代提升文化自信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善懷古。“古風”一詞也特指古代風尚,古人風度。時下所說的“古風”,是近年來因網絡傳播而流行起來的一個新鮮詞匯。其以時間為標識,試圖凸顯“古今”之分。古風作品是部分小眾群體對傳統文化產生向往后,結合現代元素所創造出來的一種較為直接和表面的仿古風格作品的統稱。其涉及的范圍廣泛,包含詩詞、音樂、繪畫、服飾、建筑等方面。其中,音樂以其受眾面廣等諸多優勢,成為古風作品中影響最為突出的表現形式。
古風音樂最初是由古風愛好者和仙俠游戲粉絲群體以音樂為載體抒發懷古之情而進行的自發性創作,是當今網絡盛行的一種新型音樂風格。古風音樂的創作手法多以中國傳統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表現手法相結合。其依附于游戲、小說和古典詩詞存在,追求故事性和畫面感。近日,一些90后將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琵琶行》譜曲演唱并上傳于網絡之后,獲得大批青少年網友點贊。很多褒獎集中于“終于找到了背誦古詩的正確姿勢。能不能將高考語文須背誦的古詩詞全部成歌?”
但這首歌曲的意義并不在于對應試的幫助,而是這種融合了網絡技術的傳播方式對傳統文化所進行的創新,適應了青少年群體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拓寬了新的,也是最為重要的受眾群體之一。移動網絡的便捷,切實彌補了傳統媒介信息傳播的不足,給人以更多的選擇和自由空間。在網絡音樂界,有越來越多的原創音樂人和音樂團隊致力于融合古體與現代詩詞的文字精華,打造出富有現代氣息并不失古韻的音樂作品,呈現創作者所理解的中國式美感。這些青年創作人對古風的推崇,體現了其對于民族自信心的追尋,是一種渴望通過“尚古”而完成的自我建構與文化認同。
網絡不是將電腦連在一起,而是將人連在了一起。健康的大眾文化能以通俗的形式承載高雅的內容。在知識界探討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傳承與發展、“新”“舊”沖突等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中不可回避的問題之時,正如古風歌曲《琵琶行》所呈現的那樣,網友的“自發”“自轉”行為,為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提供了新的啟示。
當前,大多數人了解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是新媒體。發達的網絡促成了信息的同步效應,網絡的便捷性增加了各種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沖突與活力,為社會各階層文化的整體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可能。網絡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的新型媒介,其異軍突起早已超越了僅作為一種傳播工具而存在的意義。文化自覺作為社會發展的必需,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如何在共享時代加強文化自覺、提升文化自信,是當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急需解決的重要命題之一。
首先,要理清關系,消除障礙。在共享時代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要正確看待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互動互生。網絡文化從傳統文化中獲得給養,傳統文化在網絡文化中吐故納新。以“精深”為由的故步自封和以“通俗”為名的低俗造作,都不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
其次,要增強“自知之明”,培養高質感、高活力的傳播機制。要重視提升傳統文化修養,增加敬畏之心,重視思想和意境上的“臨摹”,崇尚多元,致力原創。借鑒優秀的新式傳播方式,提升趣味化、新鮮感,展示傳統文化的新面貌。
再次,要調動主力軍,新人新策略。發揮社會各個群體的積極性,尤其是要重視調動與發揮青少年群體的生力軍作用。要與時代和社會生活相結合,增強網絡創新,使傳承過程中優秀的傳統文化既能保持其傳統立場,也能擁有新時代的藝術質感。
最后,要政府引領,良性互動。加強政府的引導和示范性作用,調動和發掘更多合理的傳播方式,推廣和普及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提升民眾對傳統文化的審美和鑒賞能力。從而更好地加深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的良性互動。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共享經濟 音樂 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