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 要聞

讓政治遠離科技 中美太空合作突破壁壘

2017年06月05日 18:55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全球熱點)讓政治遠離科技 中美太空合作突破壁壘

新華社記者

美國東部時間6月5日上午,美國“龍”飛船預計將抵達國際空間站。飛船上攜帶了一個由中國獨立設計、研發和制造的空間環境基因實驗裝置。

熟悉中美太空合作情況的人士都知道,這次合作來之不易。這種由“中國高校+美國企業”的組合,以其特殊的合作模式,成功繞開了阻礙中美太空合作的政策壁壘,因而被不少媒體稱為“破冰之旅”。

【新聞事實】

美國東部時間6月3日下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利用“獵鷹9”火箭,向國際空間站發射“龍”飛船。飛船搭載了一個由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鄧玉林領導的團隊研制的實驗裝置。

依照計劃,實驗裝置會被帶入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實驗艙,由美國宇航員在空間環境中進行兩次對比實驗,研究空間輻射及微重力環境對抗體編碼基因的突變影響,所獲數據將傳回地面供鄧玉林團隊分析。

【深度分析】

從廣泛意義上看,這不是空間站的第一個中國實驗。但自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沃爾夫條款”后,中美官方航天合作被徹底凍結,兩國民間航天科學合作項目也受影響。

近年來,由于中國科研水平不斷提高,美國航天界與中國開展合作的意向日益強烈,繞開政策壁壘實現合作成為雙方的必然選擇。

“沃爾夫條款”并不拒絕商業合作。2014年,中方高校向美國負責商業化運營國際空間站科學研究平臺的納諾拉克斯公司提出了合作意向。

歷經多次推遲,克服諸多困難和障礙,這一項目最終于2015年通過美國國會、國際空間站合作方等各項審查,獲得美國航天局批準,從而得以簽署合作協議。

業內人士認為,商業模式的中美航天合作,未來可為更多中國科學項目利用國際空間站開展實驗提供借鑒和參考。

【第一評論】

太空軌道和太空資源屬于全人類,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有資格參與太空研究。國際空間站應成為全人類共享的科學實驗平臺。美國有關部門人為設置政策壁壘,將中國科學家擋在門外,完全是“冷戰思維”作祟。

近些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一直秉持著“開發太空,造福全人類,和平利用空間”的方針,并主動發出邀請,歡迎美方開展合作。這與美方猜忌、對抗的態度截然相反。

當前中美兩國在許多民用航天領域可以形成優勢互補,開展更廣泛和深入的合作可以造福全人類。

我國計劃在2022年前后建成載人空間站。如果國際空間站按計劃在2024年退役,屆時中國將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都非常需要中國空間站的可靠支持。

美國應拿出誠意和決心,盡早取消對華政策限制,讓政治遠離科技,遠離太空。

【背景鏈接】

“沃爾夫條款”禁止美中兩國之間開展任何與美國航天局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甚至禁止美國航天局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

該條款由美國國會議員弗蘭克·沃爾夫起草、推動。他聲稱,中國可能借此竊取美國的技術機密。

受限于“沃爾夫條款”,美國航天局不能使用任何資金與中國開展任何形式的合作;在中國主辦的太空會議上,美國航天領域的官方人員不得出現;中美兩國政府出資的任何部件或科學儀器都不能出現在對方的太空飛行器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表示,這是一種歧視性做法,“學術性或科研性活動不應被政治化。”(參與記者:林小春、郭爽、郭一娜、彭茜;編輯:李雪笛)(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政治 遠離科技 中美太空合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