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環保問責的“簡約”不“簡單”
鄭州市紀委近日發布了《關于對省攻堅辦暗訪發現我市大氣污染典型問題責任追究情況的通報》。《通報》顯示,今年以來,鄭州市共查處相關職能部門移交的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追究案件線索38起,問責處理101人。(新華社5月30日)
曾有評論對錢財如此形容,其實錢財本身沒有對錯,關鍵在于人們對它的態度。唯利是圖、巧取豪奪是一種態度;安貧樂道、不取不義之,則也是一種態度。或許用在此,與環保問責一點也不搭調。然筆者以為,錢財可以讓有人對它歆羨,有人對它詛咒,關鍵的問題在于人們都應該作出明智的選擇,不能讓錢財成為束縛自己的枷鎖,而是讓錢財變成飛向快樂的雙翼。那么,環境治理又何嘗不是如此,問責看起來是十分的簡約,只要一紙文書就能成為既定的事實,可簡約的背后,往往卻映射出不簡單的問題。就如報道中所述,今年以來,鄭州市共查處相關職能部門移交的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追究案件線索38起,問責處理101人一樣,處罰并非治污的終點。
而且,在《通報》中,對今年4月27日至4月30日河南省攻堅辦暗訪鄭州發現的揚塵污染典型問題進行了披露,包括鄭東新區、金水區、惠濟區揚塵污染問題和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項目揚塵污染問題,對這些問題涉及的19人分別給予黨政紀處分,18人根據情況被實施誡勉談話、約談、作出書面檢查等。顯然,省攻堅辦暗訪有所成效,環保問責利劍也出鞘,可問題是,全市上下的領導干部怎么想的、該怎么干,接下來又該怎么管才更重要。問責處理的101人中包括縣處級3人,科級47人,科級以下51人。其中,黨紀處分14人,政紀處分37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環保問責已經略有斬獲,但環保的壓力與問責的強力,如何更為清晰,問責更為公平,著實值得深思。
其實,所有民眾最為喜歡看到的是,環境保護應該如何從真正意義上去減少和避免被問責?
再進一步說,落實環保責任,督促檢查是一個方面,追責問責也是一個方面,建立全鏈條、全方位、全環節的責任體系才尤為關鍵。一直以來,一些地方領導干部對環保重視不夠,究其原因,有的是政績觀出現偏差;有的是認知模糊和偏差,認為“短期內犧牲環境換取增長不可避免”,導致環保工作壓力傳導不到位,推進落實無力;有的是執法部門責任心不強、執法不嚴、缺乏責任感、危機感;有的在環保督查走后,便卷土重來等等如是。說白了,這是因為多年來,“以GDP增長率論英雄”的做法存在著巨大慣性,部分地方主政者的GDP情結一時難以消除,考核制度與環境保護未能掛鉤。在風險小、“收益”大、官照當的語境下,保護環境也就可有可無。
青山綠水是人人都企盼的。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理應是環境保護的最低限。環保問責的“簡約”不“簡單”,還得要依法辦事。要依法、依規、依制度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的;要公正、公開。環境執法過程一定要公開透明,不論遇到什么事、什么人、什么背景,都不能喪失原則,暗箱操作。要做到政策公開、處罰標準公開、處理結果公開,自覺接受組織和公眾監督,真正讓組織放心、讓公眾滿意;要抓好“關鍵少數”,進一步完善政績考核及責任追究制度,做到賞罰分明,形成示范和警誡效應。或許,方能開啟環境保護的“先手棋”。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問責 環保 簡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