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兩岸專家把脈“雙創”:教育關鍵是“人”不是“獎”
中新網福州5月27日電 (林春茵 鄭麗香)在百度搜索上,“創新創業大賽”有超過500萬條相關結果。那么,雙創熱潮給高校教育帶來什么樣的沖擊?
26日,福建民辦高校陽光學院宣布啟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創四方園”,和當前其他孵化器不同,號稱打造以“創客、創意、創新、創業”為內容的生態系統。
兩年前,陽光學院獨立辦校,推動系列教改。在雙創熱潮下,該校開設創業創新教育學院,部分師資引自臺灣,臺灣逢甲大學教授馬彥彬出任院長。創四方園即出自這些臺灣專家和大陸學者的碰撞手筆。
創新跨領域專業“翻轉”令學生受益
臺灣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許孟祥即中堅主導力量。他認為,創業型大學規劃目標不只是推動創業創新,“事實上,畢業后自主創業的往往不過兩成,應把校園建成具有綜合效應的生態體系,培養學生創新意識?!?/p>
這引起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張海霞共鳴。她創辦的大學生創業賽“ICAN”走過十年,影響巨大。曾到巴塞羅那、漢諾威等地輪辦?!岸际乔蛱叩煤玫牡胤?,我喜歡看球?!彼f,就像踢球一樣,每個內心澎湃著創業激情的年輕人,都需要屬于自己的賽場、自己的舞臺。
“ICAN”賽事正酣之時,曾有冠軍得主“微跳小蛙”以最微型體感游戲機發明,斬獲中央電視臺某創新秀高達9800萬元人民幣獎金。但張海霞卻決定放緩腳步,在北大將創新工程實踐改上為通識課,后來又將這門課開設了慕課,令全國300多個高校超過10萬人受益。
有北大學生對她說,從小因為考試考得好拿的獎多到無所謂,可是參加創新大賽,“我和我的團隊從無到有想了一個新點子,然后把它實現出來,得到大家的認可”,卻令他又激動又驕傲。
張海霞認為,北大學子尚有這樣收獲,對于長期處于“低端徘徊”的應用型大學學生們,更能激發自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在于人,在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激勵其內在動力?!?/p>
許孟祥認為,雖然“創新”的源動力在于落實創業發想產業化與研發成果商品化,但雙創教育所需的跨領域、跨專業“翻轉”,卻往往使學生能真正從教育中受益。
賽事亂象源于忽略雙創教育根本在于“人”
也正因為學生對公平“賽場”的需要,令張海霞對各種雙創賽事中的亂象尤其不能容忍。她質疑高精尖企業“冒充”學生作品參賽獲獎,又批評某高校“父”代“女”出征,以科學家之高位亂入“混戰”。
“過分注重手段,卻忽略雙創教育目的在于‘人',不過這些亂象并非大陸獨有。臺灣過去推行‘科展'也曾出現?!瘪R彥彬說,創四方生態系統正是基于學生素質的養成,大陸流行考公務員,而即使公務員考評,創新也是重要指標。“我們鼓勵學生通過創意訓練、經驗積累,在崗位內部達成‘志業’或事業?!?/p>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唐炎釗告訴記者,臺灣教育理念正在浸染福建。近年廈門大學聯手臺灣高校試水兩岸聯辦創新大賽,超乎預期?!暗膭摰亩?,技術的少”,臺灣對此產、學、研各界協同經驗豐富,兼以兩岸大學生在同臺競技中互動良好,“期盼賽事加快兩岸教育界融合”。
臺灣云林科技大學副校長方國定也認為,創新教育應融入“情懷”。在臺灣,大學生被倡以擔負復興鄉土,校方往往鼓勵學生為了做出“有感情的”農產品文創行銷案,而到田間地頭蹲點。農業是閩臺最早合作面亦最廣的領域,他期盼臺灣學子在其間有所展翼。
“身在校長其位,我無法超脫,固然希望學校能在各種賽事獲獎?!标柟鈱W院校長高誠輝坦言,“但創新教育卻不應是瞄準幾個苗子,而應該是國民教育?!?/p>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雙創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