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廣州日報:期待大類招生撬動高校改革
2017年,清華大學將在全國全面推行大類招生,將原有49個本科招生專業整合為16個大類。在細分專業時,土木類、電子信息類等多個大類都將根據學生意愿和院系資源保障情況進行雙向選擇,經濟、金融與管理類則允許學生自由選擇,文理通識類則根據高考統招和校內二次招生兩種方式確認專業。
大類招生這個概念并不新鮮,國內許多高校在若干年前就著手這個實驗,廣東省的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也是其中的先行者。只不過,最近有加速的態勢。繼清華大學宣布所有本科專業開啟大類招生后,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也表示通過“大類招生+入校分流”、降低轉專業門檻、強化輔修等方式,讓學生選擇真正感興趣的專業。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以前的高校招生及培養模式——入學“隔山買牛”選專業、“不退不換”定終身的做法,很容易導致學生“入錯行”。一個高中畢業生,可能對未來將從事的職業并沒有什么規劃;也可能進了大學后,發現不喜歡自己所選的專業,又毫無辦法。“大類招生+入校分流”可視為一種小糾偏,這是其一。另一個原因,大學應該強化“通識教育”,讓學生學習各門學科,廣開知識面,為進一步深造打基礎。過早將學生局限于一個劃分過細的專業,看似專業學習的時間多了,其實未必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尤其是職業變化頻繁的未來,更需要通才。
大類招生雖好,但也要將其置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進行,與其他改革措施一道,并駕齊驅方能奏效。因為,“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模式,對高校的課程設置、學科體系、師資水平、管理能力等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避免采取大類招生,等到學生分專業時,出現“喜熱怕冷”,“熱門”專業僧多粥少,“冷門”專業出現“一個人的畢業照”的現象。
深化教育改革,讓高校的師資更優質、課程更優化、專業更靈活、教育更有效,盡可能滿足所有學生自由選擇專業。
編輯:梁霄
關鍵詞:廣州日報 大類 招生 高校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