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中青網評:民心相通 筑牢全人類共生共榮的根基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柬埔寨涌動“漢語熱”。圖為暹粒華文學校中山學校的柬埔寨學生正在朗讀中文。人民日報 于景浩攝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引用了這句中國古語,并且明確指出,要將“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建設經歷了政策溝通不斷深化的4年,設施聯通不斷加強的4年,貿易暢通不斷提升的4年,資金融通不斷擴大的4年,民心相通不斷促進的4年。在這“五通”里,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根基,是落實其他“四通”的前提與基礎。人心的溝通才能帶動政策的溝通,政策的溝通才能帶動基礎設施的溝通。人心不通或者半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最大阻礙。
亞洲是世界上民族、宗教、文化、地緣政治形勢等最為復雜的地區,也是經濟發展水平、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社會文化習俗等差異最大的地區。如果各國民心不相通,各國人民之間彼此不認同,亞洲無疑就會陷入一盤散沙,發展所需要的和平安寧開放包容的周邊環境難以形成。在2013年4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命運共同體”的概念。9月和10月,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期間,習總書記又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目的就是要打造一個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合作架構,建構起一個更加包容的、合作共贏的全球治理模式。解決亞洲的發展困境,需要依靠亞洲的民心相通,把中國的命運與亞洲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一帶一路”從理念轉變為現實,受惠的是沿線各國人民。
民心相通,筑牢的是全人類共生共榮的根基。有學者認為,“一帶一路”要爭取人心,尤其要爭取國內以及沿線國家年輕人的好感和支持,因為這一倡議不是一代或兩代人能夠完成的事業。80后中國小伙邢亮在白俄羅斯創業,不僅有了事業,還收獲了愛情和家庭;吉爾吉斯斯坦的奧瑪特,通過孔子學院的學習,不僅讓他之前肌肉萎縮、胸腔塌陷、脊椎變形的身體變得強壯,還在吉爾吉斯斯坦全國武術大賽中獲得第三名,重拾人生信心;小伙阿茲別克在“中國熱”“漢語熱”中選定了人生方向,用語言搭起了通往新生活的橋梁,獨自負擔起了學費和生活費,并立志來中國進一步深造;馬里針灸博士迪亞拉,被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吸引,放棄歐洲獎學金,開始了對中醫長達30多年的追求。父輩們碰到了改革開放,這代青年則遇到了“一帶一路”。青年的心越走越近,也就成了“一帶一路”的強力粘合劑。
充分運用現代網絡傳媒手段,推動跨文化傳播,是實現民心相通、爭取其他國家民眾對中國道路認同的一把金鑰匙。民心相通的基礎是文化認同。《“一帶一路”100個全球故事》多語種叢書的出版發行,“美麗中國——2017絲綢之路旅游年”活動,“佛緣之路·中尼圣燈節”活動,都是在創新話語體系的基礎上,以文化交流的方式講述各國故事,加深相互認同,最終達到對“一帶一路”發展的認同,共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偉業非一日之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是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實踐。”而最終的實踐都通向一條“造福世界,造福人民”的寬廣道路。世界堅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條相遇相知、共同發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寧和諧美好的遠方。(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敘嵐)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中青網評 共生共榮 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