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好聲音 好聲音
賴云:做一名有情懷的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是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梁、人民的驕傲,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再次寄語勉勵知識分子,“偉大的事業,決定了我們更加需要知識和知識分子”。回應殷切期待,承擔時代使命,再立發展新功,需要知識分子涵養更大情懷。
涵養更大情懷,就得心中有信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信仰;“所謂北大主義者,即犧牲主義也,服務于國家社會,不顧一己之私利,勇往直前,以達其至高之鵠的”,這是新民主主義時期北大知識分子的信仰;“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是知識分子在血雨腥風內憂外患年代的信仰。延續至今,知識分子以相對獨立的身份,借助知識和精神的力量,賦予社會強烈的公共關懷和公共良知,堅守的正是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和胸懷大局、心有大我的信仰。這樣的信仰,將讓知識分子比知識本身更難撼動,也會讓知識分子行走得更遠更穩健。
涵養更大情懷,就得肩上有擔當。科學巨擘錢學森,當年回國時,美國國防部海軍次長通知司法部“決不能放走錢學森,無論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個師。”但他面對風險、克服阻力毅然回到祖國,為“兩彈一星”事業傾心盡力、鞠躬盡瘁。與他同時代的近3000名海外留學歸國知識分子,也不遺余力于科技救國、教育救國和實業救國,強烈體現出天下為公、擔當道義,為國家獨立強盛而孜孜不倦的責任與使命擔當。如今,“讓知識分子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職工作,把自己的才華和能量充分釋放出來”的春天已經來臨,濟世為民、服務社會,為國家、民族和他人做點有用的事、說點管用的話、開創新的事業,同樣需要知識分子的擔當。
涵養更大情懷,就得手里有方法。為國家振興提供智力支撐,為文化發展提供精神產品,為改革創新提供真知灼見,為社會和諧提供理論引導,這些都是知識分子可做之事,但要做得好,還得手里有方法。是不是實事求是,看不看得清“勢”與“形”的辯證關系,能否正確肯定成績、識別問題、研判出路,是否基于人民利益和國家前途而非少數人的立場,心平氣和、理性客觀地表達意見看法,而不是發牢騷、說怪話或妄自菲薄、人云亦云,會不會用創新手段,做其愿做或他人未能做的事,走出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這些都是對知識分子的歷練與考驗。
涵養更大情懷,就得腳下有根基。“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知識分子獲得能量、追求卓越,離不開人民群眾這個根基。有些知識分子漠視群眾的疾苦和訴求,有些熱衷于“精致個人主義”,掌握社會資源卻有意無意放大社會問題,享受體制既得利益卻又草率抨擊體制漏洞,指桑罵槐、憤世嫉俗卻又隨波逐流、唯利是圖。這些都是情懷不夠、格局不大的表現。從靈魂深處站穩根基,保持對國家民族與人民群眾的深情厚意,保持對歷史發展與社會現實的坦誠敬意,冷靜分析當下問題,自信看待未來發展,并能主動將自己所學所能分享給人民群眾,引導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激勵他們獲得發展,以合力謀求群體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期待更多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腳下有根基、手中有辦法的知識分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作者系九三學社浙江龍游縣基層委員會主委)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知識分子 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