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要聞 要聞
粵港澳大灣區:借力“一帶一路”譜寫“中國硅谷”暢想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李寒芳 葉前 戰艷)5月2日13時許,伶仃洋上,接頭的“海底之吻”將海底隧道連為一體,飛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
同一時間的大洋彼岸,華燈初上,距離硅谷幾十公里之遙的舊金山金門大橋流光溢彩。在這里旅行的香港居民陳曉南眼中,比金門大橋年輕80歲的港珠澳大橋不只將成為世界級的新地標,更將助力粵港澳三地互聯互通,為打造“中國硅谷”添磚加瓦。
港珠澳大橋“穿針引線”的是令人期待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這個新的區域經濟概念主要包括“二區九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等。這里擁有約1億人口,面積5.6萬多平方公里,GDP規模約13000億美元,年航空客運流量1.1億人次……指標毫不遜色于舊金山、紐約、東京等成熟的大灣區城市群,前景無限。
“如果把粵港澳大灣區分離開來,各區市的經濟體量并不足以稱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支點,但整合為一體的大灣區就能達到相應的經濟體量。”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莫道明說,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地區GDP相當于東盟十國的一半以上,具有強大的經濟輻射能力。
“科技+金融創新”是灣區構造經濟高地的鑰匙。細數全球灣區經濟圈的翹楚,舊金山灣區有谷歌、臉譜、蘋果、領英、特斯拉等互聯網和前沿科技的領頭羊,紐約灣區是全球金融與投資中心之一,東京灣區則聚集了索尼、三菱、豐田等現代制造、高端制造產業。而粵港澳大灣區也涵蓋高等教育資源和高端專業人才豐沛的香港,昔日的“世界工廠”珠三角則轉型升級涌現了類似騰訊、華為、大疆等一批高新科技企業,并有區域內其他城市產業集群的關聯性支持,具備打造國家創新驅動基地的條件。
據統計,廣東高新技術企業去年增至近2萬家,躍居全國首位。廣東新三板掛牌企業累計超過150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達634家,眾創空間超500家,這幾項數據均居全國第一。
今年全國兩會上,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化騰提出建議,將粵港澳發展成“中國硅谷”。他認為,粵港澳在科技、金融、航運、物流等產業上各有優勢,又能互補不足,從理念到籌集資金,然后生產制造,可以發展出“一條龍”的創新科技產業鏈。
“粵港澳各個城市都是創新鏈條上不可或缺的環節。”騰訊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陳創前表示,香港金融和科技服務業領先,深圳創新生態完善,珠三角大多現代制造業為主,再加上通達全國、全球的海陸空交通貨運,完全可以形成從研發、募資、制造、產業化到貿易運輸的創新鏈和產業鏈,打造出一個層次更立體、覆蓋鏈更全面的“科技灣區”形態。
“一帶一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技灣區”提供了疊加優勢。論天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納入國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論地利,粵港澳大灣區以環珠江口區域為核心,背靠大陸面向南海,地處國際航線要沖,是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海上往來距離最近的經濟發達區域;論人和,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思康說,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僑鄉、英語和葡語三大文化紐帶,是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重要橋梁。
相關人士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才能形成“共振”作用。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洪為民表示,大灣區發展面向“一帶一路”大市場,粵港澳三地要尋找共鳴,使創新網絡鋪得更開,搭乘“一帶一路”為科技產業創新帶來新的空間。
中銀國際研究部宏觀經濟分析師葉丙南說,以金融領域為例,深圳的創新企業可能需要香港在項目投融資方面的支持,而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也可以推進香港金融業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領域的發展,香港可以進一步吸引各國投資,在金融領域為“一帶一路”沿線基本建設、工業園計劃、航運計劃、運輸計劃提供經營管理人才和資金配套。
6月底,港珠澳大橋有望實現島隧工程暨主體工程全線貫通。屆時,珠江口東西兩岸將形成一個完整閉環。蛟龍出海,蓄勢騰飛,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世界經濟版圖的新亮點呼之欲出。
展望未來,葉丙南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倡議相輔相成。通過三地的互聯互通、互惠互利,提升三地的整體實力,發揮三地在硬件制造、商務服務、財務融資、旅游消費等領域特長;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將被打造成全球創新高地,推動“一帶一路”也離不開這一國家對外開放“新支點”的支持和配合。
編輯:秦云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 一帶一路 中國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