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閱讀障礙者創業成知名書店老板 從不賣教輔書(圖)
毛繼鴻:創業需要激情 廣州是我成就夢想的地方
毛繼鴻
在廣州,毛繼鴻的名字對很多人依舊陌生。但如果說“方所”書店和“例外”服裝店的老板,很多人會“喔”的一聲,“原來是他”。
時至今日,毛繼鴻的書店和服裝店品牌不僅站穩了廣州市場,還把版圖擴張到了北方。毛繼鴻覺得,自己當初選擇來廣州是非常正確的,廣州宜居、宜創業,也只有這座城市,可以把他的創業激情一直保持了20年。
48歲的毛繼鴻希望,在廣州這座城市,他能為我們下一代的閱讀和教育,建起一個更有意思的書店。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丹陽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溪
在咖啡廳接受采訪時,48歲的毛繼鴻,光頭,戴圓形眼鏡,更像哲學系教授而非“老板”。他穿白色休閑西裝,皮鞋配紅底白色心形的棉襪,說自己不只穿自己牌子的衣服,“因為我還沒那么自戀。”
2011年,書店剛成立時,曾被認為是“燒錢之舉”。彼時,傳統書店一個接一個倒下、萎縮,毫無開書店經驗的毛繼鴻,卻選擇在廣州高端商場太古匯開了一個占地1800平方米的書店。如今,書店年客流量達200萬,書店已開始盈利,北上擴張,在成都、青島、重慶開了分店。
從不賣教輔書
有意思的是,雖說成了書店老板,但毛繼鴻小時候就有閱讀障礙癥。他感覺有文字的書總也翻不完。初時,他連寥寥數語的小人書都看不下來,但這并沒有影響他對于書籍的興趣。
毛繼鴻生長在岳陽一個小鎮的公務員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哥哥姐姐。父親是轉業軍人,曾當過新華書店的管理員。為了買書,他只能省下早飯錢。在那個年代,擁有300多本小人書在同齡人中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初中時,他開始喜歡看武俠小說。讓他引以為豪的是,當年整個小縣城只有兩套完整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一套在他舅舅家,一套是他的。他成了同學們要看這本書的唯一“途徑”。
原本一套書是上中下冊3本,卻被他拆成了6本,方便借給更多人看。
他的老家至今還留著一個藏書本子,本子上列了書的價錢,登記誰借了。“自己看了很好玩。”毛繼鴻說,這可能就是他開書店的雛形。
毛繼鴻常對人說,書店是自己的另一個小孩。因此,他開書店的一個私心是,讓小孩帶著父母來重新學習。
在毛繼鴻眼里,為了孩子,他可以把書店打造得更有意思。書店里,從不賣熱銷的教輔書。
初來廣州工資剛抵房租 從小學習西方繪畫的毛繼鴻,光考大學就考了4年,換了幾個專業,才上了大學。
20世紀90年代,毛繼鴻從北京服裝學院畢業后,在老家待了一段時間,就懷揣著500元下廣州。
在那個年代的廣州意氣風發,毛繼鴻記得,走出廣州火車站,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廣告設計公司,第一個月工資是600元。
但他在廣州租房的費用也達到了600元。一個北大畢業的廣告公司同事對他說:“哥們,我們一定要住在五羊新城。錢以后會慢慢賺回來的。”
當時的五羊新城,在毛繼鴻眼中是廣州“最牛叉的地方”,“如果你打車跟人說住五羊新城,別人都會高看你一眼。”
隨后,毛繼鴻成為了廣告公司的核心創意人才,并將做廣告公司的第一桶金用來實現理想——建立自己的服裝品牌。
欲保留農林下路老店
服裝品牌“例外”由毛繼鴻和馬可于1996年在廣州創立。
毛繼鴻最近在忙的事,是爭取保留廣州農林下路這個品牌的第一家服裝店。“‘百年老店’總得有個店址,人家會問老店在哪。”
1997年玩蹦迪的年代。毛繼鴻還記得,當時他的朋友圈里有搖滾樂手王磊、有創辦《新周刊》的孫冕,一群文藝青年過著自由自在的日子。
“他們天天在鶯歌燕舞,我不能喝酒,也不泡酒吧。就去蹦迪,瘋狂一下,畢竟原來我也是搖滾青年。”毛繼鴻說。
農林下路店開業那天,毛繼鴻請王磊過去幫忙打碟,然后模特走秀。他記得當王磊走進店鋪的帷幕后,發現上面掛著很多生活用品時,就說:“哥們,你怎么把我們天天在說的事情給干出來了。”
“夢想與實現力都非常重要。”毛繼鴻說,這就是他的服裝品牌為什么能做到現在。創業需要激情,“在廣東的好處是,這里一直幫助你保有這種激情。”
“該pass就pass”
“該pass就pass。”毛繼鴻說。人過了四十歲后,很多事情都要學會去面對,有一件事對他觸動很大,甚至他從沒對家人說過。
毛繼鴻四十多歲時才有了自己的孩子,一次,女兒高燒40℃,他帶她去醫院看病。突然間,身旁一個和他女兒一般大的孩子就去世了,醫生推著一個鐵皮棺材進來。“我老來得子,看到鐵皮棺材的感覺很難熬,但從那時候開始,改變了我對生命的態度。”
再一次對生命的思考,是前年父親重病,他在做生命的最后掙扎。
“父親是家里的一座山,那座山倒了,你得挺過去。”毛繼鴻說,去年父親走了。慢慢地,他學會面對死亡。
對話
書店是我的另一個孩子
廣州日報:做了服裝20年,為什么要去開書店?
毛繼鴻:書店是一個更有文化抱負和情懷的地方。我開這家書店還有一個私心,就是書店可培養小孩的閱讀習慣,還能讓孩子帶父母重新來閱讀,重新學習。
我的第一個小孩跟我的書店都是2011年11月降生的,我把書店看成是自己的小孩。我跟女兒說這是她的弟弟。她的成長就是書店的成長。
現在她5歲多,一星期會回到書店一兩次,現在她很愿意擠到小朋友的讀書群里去,自己挑,自己閱讀。每天,媽媽都會給她讀兩三本書,現在讀了將近有500多冊。
我在書店看到20多年前的朋友帶著小孩來,很多人已經十多年沒碰過面,卻在書店碰在一起。
廣州是我實現夢想之地
廣州日報:你是湖南人,在北京上學,當初為什么來廣州?
毛繼鴻:因為當時廣州的資訊、知識、開放度是全國最好的,產業環境也特別好。思想的開放度、思維的活躍度和產業實現的能力都很高。
廣州日報:廣州在你心中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毛繼鴻:廣州是我實現夢想和創造力的地方。廣州不僅是一座宜居的城市,廣州藍讓人引以為豪,也有良好的人文基礎和成熟的制造業。廣州人有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理解,比如每月初一、十五、節假日的祭祖,還有廣式美食等。
廣州日報:你的書店成立時,很多書店在倒下,你怎樣定位自己的書店?
毛繼鴻:當時我希望是創作者的家和港灣。感觸很深的一件事是,書店成為了市民們愿意去的地方。很多人拉著行李箱過來買書。
廣州日報:書店有盈利嗎?
毛繼鴻:我們當初的預算是打平,現在已經有盈利。廣州的書店一年平均下來有200萬客人,我們的圖書一年銷售上百萬冊。
編輯:楊嵐
關鍵詞:書店 毛繼鴻 廣州 知名書店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