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規范教輔管理別忘改革教育評價體系
教育部網站5月2日發布關于2017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學教材中一律不得出現提供額外教學輔助資料的各類鏈接網址、二維碼等信息。(5月2日中國新聞網)
教育部規范中小學教學用書管理,明確教材中不得出現提供額外教輔信息的鏈接網址、二維碼。這是對教輔市場管理混亂的糾偏之舉。在我看來,教育部門、出版社等利益相關單位不僅不能在教材上打教輔廣告,也不能利用權力、職務之便隨意編寫、推銷教輔資料。
盡管國家三令五申禁止統一征訂教輔資料,但依舊未能斬斷教輔資料伸向學生的撈錢“黑手”。曾有報道說,在湖南郴州蘇仙中學初三某班,僅半年時間學校發的教輔材料就多達30本。有的學校還低價購買盜版書,按正版價賣給學生。買不買教輔書,買什么樣的教輔書,家長與孩子根本沒有選擇余地。學生被迫“自愿”購買教輔書,教育者成了教輔書泛濫的幕后推手與既得利益者。
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全國教材和教輔的出版產值達500多億元。僅以小學階段為例,我國小學學校的30.09萬所,在校人數10331.51萬人,每個學生在教輔書上的花費總數加起來是一個天文數字。從這個角度講,教育部不僅要規定,教材中不得出現提供額外教輔信息的鏈接網址、二維碼,還要給地方教育部門、學校立規矩,規范教輔圖書征訂、發行行為。防止教育部門、學校挾權力向學生強行推銷教輔資料,斬斷教商勾結的教輔暴利鏈條,切實減輕家長經濟負擔與孩子的課業負擔。
早在2001年6月,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教輔材料管理辦法》的通知第三條就規定:禁止將一切形式的教輔材料編入《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強迫學校訂購、中小學校不得組織學生購買、發行部門不得向學校征訂或隨教材搭售一切形式的教輔材料。此后,教育部幾乎每年都要聯合其它部委下發一次相關禁令。何況,大多數學校已經執行“一費制”管理規定,未經教育部門審定的教輔資料不得由學校和老師代買。按理說,教輔書發行、征訂應該有所節制。為何還有這么多教輔書甚至是盜版教輔書在市場上大行其道?值得思考。
在我看來,教輔泛濫,教輔書質量良莠不齊,除了教育者與出版商利欲熏心,監管制度缺位以外,也與當前應試教育大環境有關。盡管中小學生貫徹減負、推行素質教育的措施出臺了不少,但是學生搶購教輔資料、老師大搞題海戰術的現象仍未發生根本改變。在考試指揮棒與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的現實條件下,教輔資料似乎成了老師和學生的救命稻草,這也是教輔泛濫的重要原因。因此,不僅相關部門要嚴格執行教輔管理規定,嚴查教輔書編寫、發行、征訂環節的腐敗行為,打擊盜版教輔書;改革現有教育評價機制也勢在必行。如果教學評價不以分數論英雄,義務教育資源被均衡配置,教師被戴上減負緊箍咒,那些多如牛毛的教輔書的市場空間也要小得多。
總之,教輔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一方面,出版部門要依法加強教輔管理,教材不得出現教輔廣告,對低劣的教輔圖書進行清理、整頓,督促出版商遵紀守法;物價部門要給虛胖的教輔書價格減肥。另一方面,教育部門要管好學校與教師,不讓他們要挾學生訂閱、購買教輔書。更為重要的是,教育部門要完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改變“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干得扎扎實實”的偽素質教育局面。作為家長,也要主動給孩子減負把關,不要求孩子購買過多的教輔資料,把學生從題海戰術中解放出來。只有多管齊下,多方形成合力,教輔書市場才有望正本清源。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教輔 輔書 管理 學生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