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95歲國醫從醫75年:只要還能動 我就要出診
鮐背之年的老人,應該過什么樣的生活?頤養天年,在家安享兒孫繞膝的晚年?可在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特診一室,95歲的張琪老先生依然堅持每周出診。在七十五載治病救人的時光里,他行醫不怠、筆耕不輟,用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詮釋了“醫生”這個稱呼的意義。
20歲從醫,75個春秋,張琪始終堅持在臨床一線工作,他精通中醫內科,尤擅肝病、脾胃病、心系病、神志病的治療。許多外地、甚至外國的病人慕名而來,在醫院門前排隊,只為排上張老的號。去年春節,家人試圖勸說年事已高的他不要再出診了,他卻不肯,“我身體還行呢,治好一個病,就是救活一個家,只要還能動,我就要出診?!?/p>
今年1月4日,是張老出診的日子,患有膽囊炎的張老在清晨便略感身體不適,可他一想到患者排號的艱難、病痛的折磨,咬了咬牙,堅持來到了診室。“老師,您手怎么抖呢?”剛看了前面幾個病人,一旁實習的學生便發現了張琪的異常。“不礙事,叫下一個進來吧!”直到在同一家醫院工作的女兒張佩青聞訊趕來,他才“被迫”停止工作,大家發現,張老的體溫已達39度了。女兒忍不住大哭起來,“都燒成這樣了還給別人看??!”張老像個做錯事的孩子,小聲嘀咕著“我沒事,休息一下就好了,都是大老遠來的,別讓人家白來一趟……”
“為醫者,應待患者如親人,至精至誠,讓飽受疾病折磨的患者飲橘之甘泉,啖杏林之蜜果,擺脫病痛,步入坦途?!睆堢髡f,這是他的畢生追求。
“有的患者飽受病痛折磨,說話顛三倒四,老師并不催促,只是耐心地傾聽。在診脈開藥過程中,遇到不懂的,他不厭其煩地反復解釋,直到對方完全聽明白?!睂W生張曉昀回憶起多年前跟老師出診的日子,感慨萬分。如今,她也成了中醫藥科學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和學術帶頭人,“和老師一起出診的日子讓我受益終生,往后的工作中,每當我不耐煩、疲憊的時候,老師對患者那親切的模樣便在我眼前浮現,激勵我做得更好?!?/p>
“不論是高級干部,還是普通工人、農民,一視同仁,切不可區別對待。”這是張琪給自己和學生立下的規矩。翻看病歷就會發現,張琪給病人開的藥方中大多為普通藥品,并無昂貴藥。他常說,“要多用普通藥方代替貴重藥達到療效,實現治療的目的,病人不容易,要替人家省點錢??!”
和許多相對保守的中醫醫生不同,年近百歲的張老很能“趕新潮”。行動不便的張老,除了出診之外,幾乎不出門,可一出門他就要去書店看新書。家中擺放著各類書籍,《中國中醫藥報》《中醫雜志》《新中醫》等報刊一直擺在他的案頭,每日必讀?!袄褷斀洺ξ覀冋f,多讀書、多看報,不要落伍了,接不上軌了?!蓖瑸獒t生的外孫王海說,姥爺樂觀積極的態度時常感染孫輩的年輕人。
“中西醫各有所長,我支持中西結合,因為結合治療的療效確實更好,未來的中醫發展也應吸收現代科學和現代醫學,中醫并非沒有缺點,需要不斷完善?!睆堢髡f,中西醫學都是為病人服務的,只要對病人有利,都可以綜合運用,不必拘泥于門戶之爭。如臨床有些患者僅表現為微量蛋白尿,若僅靠望聞問切,不借助西醫學的檢查手段,就難以發現和確診,療效也不易判定。而對于一些慢性腎病,在應用中藥的同時,可以配合使用激素,因為中藥可以有效提高機體的免疫力,而激素能有效控制蛋白尿,兩者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太感謝您了,困擾多年的病終于好了”。這樣的話,張琪不知聽了多少次,可每次聽了,他都會發自內心地感到喜悅?!叭嗣赜谇Ы穑谑乔趭^尤加,白日出診,夜間攻讀,終歲以為常;醫乃活人之道,予不自欺亦不欺人?!眹t大師張琪如是說,亦如是做。(方圓)
編輯:梁霄
關鍵詞:國醫 從醫 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