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心靈感冒”有“藥”可醫
有一位女士,原本豪爽大方,爽朗的笑聲是她在大家心中的標簽。不知何時,她患了抑郁癥,再談到她,人們多是惋惜。
“一起來聊聊抑郁癥”,是今年4月7日世界衛生日的主題。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作、生活壓力不斷加劇,全球抑郁癥患病總數日益增多。據世衛組織公布的數據,目前全世界有3億多人受到抑郁癥困擾。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許多人把它稱為“心靈感冒”。如今,心靈感冒已成為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終究是少數,普通人群的精神和心理健康問題更加普遍,卻也更容易被忽視。據統計,在中國,抑郁癥患病人群超過3000萬,近1/4的大學生曾經歷過抑郁情緒。
與高發病癥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抑郁癥臨床識別率和就診率都比較低。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地市級以上醫院對抑郁癥的識別率不到30%,抑郁癥人群就診率不足10%。
造成這一反差的關鍵是認識上的問題。心理醫生配置不足,社區醫生對抑郁癥識別不高,患者又往往抱有病恥感,認為抑郁癥是因為壓力過大而偶發,忽視了治療。
心靈感冒是不治之癥嗎?非也。臨床經驗表明,80%的患者如果經過規范治療可以實現臨床治愈。很多輕度抑郁癥通過專業人士的心理治療就能治愈,關鍵是及早發現,正確對待。
治療抑郁癥其實是一個社會問題。面對這些心理上的“患者”,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別讓普通的“心靈感冒”引發更多“并發癥”。
首先,防病治病都需要專業醫生。心理健康服務涉及多個行業和部門,醫生、心理治療師、社工、職業康復師等都應被合理納入全社會的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心理健康人才隊伍的建設,是構建這一服務網絡的前提。
其次,鼓勵培育社會化的心理服務機構。在日本,有許多提供抑郁癥治療和交流的非營利組織,抑郁癥患者通過聚會,交流心中的各種壓力,排遣郁悶。充分利用社會化資源、建立健全服務體系尤為重要。
最后,抑郁癥不能成為一個人的戰斗,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戰勝。社會、家庭、個人,都應當正確認識、看待抑郁癥。大家“一起來聊聊抑郁癥”,也許會對抑郁癥產生意想不到的療效。
我想,那位女士也是一樣,也許大家對她多一點理解和關照,她心里的“感冒”便會好得更快。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抑郁 心靈感冒 醫 患者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