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鎮江:非遺保護讓文化遺產持續脈動
江蘇省鎮江市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方針,拓展陣地建設,注重激勵引導,創新保護形式,讓非遺活態流變,持續脈動。
拓展陣地建設
夯實非遺傳承保護基礎
陣地建設是非遺文化傳承保護的基礎,是“活”傳承的重要支撐。為此,鎮江歷來重視非遺傳承陣地建設,以鎮江民間文化藝術館為依托,集中專業非遺保護人才,開展一系列非遺保護、傳承、交流工作,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免費為群眾提供非遺展覽、文化活動、資料查閱等服務。
鎮江近年建成了鎮江香醋博物館、句容秦淮花燈文化研發中心、鎮江市梅庵琴派古琴藝術館等傳習所或傳承基地。同時,帶動民間、教育等多方力量,發展孫阿英谷娃藝術團、鎮江康盛劇社、香江花城小學等十余個非物質遺產傳承點,成為鎮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向社會宣傳展示的重要平臺。
注重扶持引導
激發傳承人傳承保護活力
2016年6月12日,鎮江民間文化藝術館館長周明磊在鎮江非遺江蘇大學傳承研修班開班儀式上說:“今天舉行集中‘拜師儀式’,是希望能增添師徒情分,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他介紹,集中拜師改變了以往非遺傳承“一對一”模式,這40名拜師學員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以人為核心。傳承人是非遺傳承的生命之源。鎮江積極發掘傳承人,壯大傳承人隊伍。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命名和資助機制,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現全市已有國家級、省級傳承人21人。
創造條件,激發活力。扶持本地各類民間藝術家300余人,在國內外進行傳習、交流、參賽等活動,其中10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民間藝術大師”及“一級民間工藝家”。
打牢經濟基礎,拉動持續力。帶動傳承人(民間藝術家)走產業發展之路,先后建立“月新竹編藝術研究所”“錢學蘭竹編藝術研究所”等,現已實現年銷售額幾百萬。成功引進4名民間藝術家在西津渡開設個人工作室,打造鎮江民俗文化一條街。
創新保護形式
實現非遺傳承 “活態發展”
“按照傳統的傳授方法,‘口傳心記’幾乎沒有留下什么文本資料。鎮江市文廣新局出于對國家級非遺項目的保護,與我合作,由專業人士進行整理,交出版社并協助出版社做最后的校對和定稿,這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八竅珠》。”非遺傳承人黃俊章老人在2016年9月28日舉行的《八竅珠》出版發行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對非遺保護,鎮江倡導合理利用多方資源,將文化陣地和傳承人有效融合,以多種形式實現“活態發展”。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研究、挖掘工作中,采用錄音、錄像、拍照、出版、刻入光盤等方式,整理出版非遺書籍和音像資料,《八竅珠》即是其中之一。借助多媒體力量,開通鎮江非遺網,聯結媒體平臺,開展非遺活動展示、宣傳、報道。挖掘傳承空間,以項目再生賦予其多重生命力,如以“白蛇傳”為主題創作編排音樂劇《水漫金山》,生產“白蛇傳文化月餅”、創意白蛇傳郵票鎮紙、益智游戲救許仙等。積極組織開展非遺活動,舉辦“鎮江市民俗文化周”“第二屆梅庵琴薈”系列活動、非遺“我們的節日”及“三進”活動等,讓非遺成為一道靚麗的文化惠民風景線。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鎮江 非遺保護 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