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最小背包客是“揠苗助長”式教育的產物
皮膚黑黑、一頭短發,背一個大書包,舉著一個搭車的牌子。去年6月,4歲的暴走女孩雯雯,就這樣紅透了。被大家稱為“中國最小背包客”的雯雯,來自江西上饒,已跟著父母徒步了大半個中國。不上幼兒園、挑戰川藏線,“虎爸式教育”一度引起爭議,但“虎爸”潘土豐依然將自己的教育理念進行到底。4月6日,潘土豐再次帶雯雯來成都,過幾天,他們要前往老撾,穿越原始森林。這一次,上小學二年級的大兒子柏如也要同行,還特地向學校請了近兩個月的假。9月,潘土豐還計劃帶著雯雯和柏如挑戰“死亡之海”羅布泊。(4月9日《華西都市報》)
從沒上過幼兒園,一年中有六七個月都在吃野菜、睡帳篷,每天步行十多公里……雯雯,被稱為“中國最小背包客”,應該是實至名歸。因為她1歲零3個月,尚屬于懵懂無知的情況下,便和自己的“虎媽狼爸”一起開始了徒步生涯,一直到現在的5歲。柔弱的肩膀背著旅途的必備之物,兩只腳丫丈量著走過的每一個地方,每天都步行五六個小時,走10多公里路程,這就是小雯雯的生活狀態。一個正常的成年人面對如此的跋涉,尚不能承受之重,可想而知,年幼的小雯雯其間經歷了多少的艱難與困苦。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之所以小雯雯的父母此等殘酷的讓其踏上旅途,無外乎就是讓孩子學會吃苦、接受生活的磨練和早日獨立自強的心理驅使吧。正如小雯雯的父親潘土豐所言:“其實到現在,我覺得這已是一個社會責任的問題了,我們想通過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很多時候,不是小孩子不能,而是大人不給他們機會。”這也是近年來“虎媽狼爸”的邏輯思維,以“愛”的名義出發。但像小雯雯的父母一樣能不能讓孩子得到這個年齡應該得到東西,其實很難。
外面的世界的確精彩,小雯雯一路和父親走來,也確實了解到了各地的風土人情,領略到了其間的美妙,這些東西是老師和課本教不了的,也是事實吧。但縱然有這樣的理由,讓一個孩子經歷如此的磨練,其實是落入了“揠苗助長”式教育的窠臼,不值得鼓勵,更不值得提倡。
一方面,小雯雯年齡還小,身體發育和特別是骨骼成長都未成熟,長時間、高負荷的徒步鍛煉,最起碼對她身體的發育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會造成某些部位的畸形;另一方面,凡事都有科學的考量,過猶不及也是錯誤的,孩子的確需要接受風雨的洗禮,但需要把握一個度,小雯雯承受艱辛已經超出了孩子承受的范圍,即便目前雯雯還接受,但難免會在某個時段爆發不滿,而使父母的培養計劃付之東流呢?第三,遵循教育規律,讓孩子在幼兒園里接受正常的教育生活,和同齡的孩子嬉戲玩耍,保留一份童年的本真和純粹,應該是小雯雯目前最需要的東西,否則長期脫離群體生活,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會被弱化,這都是需要小雯雯父母必須面對的話題。
孩子的可塑性很強,而家長無疑就是孩子的“夢工廠”,孩子在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自己的生活,父母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持,而不能根據自己的一廂情愿決定孩子的選擇,否則,很難說孩子的將來會是什么樣子。
最小背包客是“揠苗助長”式教育的產物,此類典型還是少些為好吧。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雯雯 孩子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