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王樹理:吃“派飯”的滋味

2017年04月10日 08:52 | 作者:王樹理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不久前,我去看望離休后居住在太行山區的93歲老首長時,他對我說:“眼下來了客人都興進高級飯店了,不像當年剛“開辟”的時候,黨的干部進了村,都是在堡壘戶家里吃派飯。今天你就把我當成個堡壘戶,在這里吃頓家常飯吧。”

在我的老家,人們習慣把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稱作“開辟的時候”。而吃“派飯”,就是指干部下農村工作時,按照農民住宅順序,輪流去各家吃飯。更早時候的吃“派飯”我沒經歷過,但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駐村干部到我們家吃飯的情景,我還記憶猶新。

那個時候,雖然說公社以上的干部都有一個“脫產干部”的稱呼,但實際上他們哪一個也不脫產,而是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輪到干部到哪家吃“派飯”,盡管生活還比較困難,但主人家都盡量把飯菜調劑得好一點。我母親就是一個愛面子要強的人,每逢脫產干部來我家吃“派飯”,總是千方百計把伙食往好處做,能不摻糠不摻糠,能少兌菜少兌菜。為了讓干部們吃得好一點,臨到開飯時總找理由把孩子們支到別處去,客人走了才叫我們回來“打掃戰場”。干部們也深知農戶的不易,每吃完一天“派飯”,都非常自覺地按規定留下5角錢的伙食費。這對于當時的農家來說,可是一件挺合算的收入,因為5角錢正好是我上小學一個學期的學費。另外,除了密切干群關系,凡是能被派有干部吃飯的戶,都有一種“堡壘戶”的自豪感。

后來,吃“派飯”的日子輪到了我自己頭上。1968年8月,作為一名軍人,我到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涉縣支農。當時,我被派到神頭公社的一個村子,并按規定吃“派飯”。對于當地并不富裕的百姓來說,這個飯真是難“派”呀:叫解放軍和自己一樣吃糠咽菜吧,不忍心;想表達一下心意吧,又實在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于是,鄉親們發明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凡是被派有解放軍吃飯的人家,頭一頓飯必須吃大碗面。這種面用一個碩大無朋的粗瓷碗裝著,面條是一半綠豆芽一半寬面條摻合在一起的那種,吃起來很上口。可那時每人每年只有幾斤面粉,一戶農家操持這么一大碗面,在那個年代是多么不容易!所以,戰友們每次被派到老鄉家里吃飯,總是把這碗面推了又推,讓了又讓,有時甚至爭得面紅耳赤。可最終,還是由戰士把面吃下去,主人臉上才露出笑容。于是,戰士們只好從每月6元的津貼中拿出2角,把每天的伙食費增加到7角,算是對老鄉的一種補償。

一次,領導讓我去鄰村一戶人家了解他家聾啞孩子的治療情況。進村后,我就住進了這戶人家的偏房,他家也理所當然地成了我的“派飯”戶。可沒想到,這戶人家竟然是這個貧困村里最貧困的人家。但即使是這樣,這家人照樣為我做了大碗面。當我把面條捧到手上,望著炕上躺著的老人,看看不會說話的孩子時,不禁鼻一酸、眼一顫,滾滾的熱淚止不住奪眶而出。那天,面條雖然沒有吃下去,但在之后的日子里,那碗面卻總是在我的記憶中晃來晃去。如今,我雖然已是60多歲的人,大半生也吃了各種各樣的面,但最讓我忘不了的,還是那碗熱氣騰騰的太行大碗面!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吃“派飯”的規矩開始變味了。記得當時有一部叫做《黑三角》的電影,電影中下基層的干部不再到百姓家吃飯,而是在公社食堂吃完飯,交上3角錢就算完事。于是,群眾就形容上面來的干部每頓飯交3角錢的行為是:“縣長來了交3角,局長來了交3角,市長來了交3角,你到底吃了多少黑三角?”沒用幾年,從一開始的象征性交錢到后來的白吃白喝、大吃大喝,吃喝風便像濃濃的霧霾一樣擴散開來,以至于后來三令五申都剎不住這股歪風。直到黨的十八大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鐵腕反腐、重拳治貪,才使吃喝之風得到有效遏制。

我想,現在制止吃喝的文件那么多,是不是也應當有一個鼓勵到老百姓家、貧困戶家吃“派飯”的規定呢?飯怎么吃、和誰吃、吃什么,應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作者:全國政協委員 王樹理(回族)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王樹理 派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