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專家談反對校園欺凌:讓孩子從小學會文明解決紛爭
央廣網北京3月27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天是2017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自1996年起,我國確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在世界范圍的校園內,各種危害校園安全的校園欺凌事件每天都在發生,其中還有一些性質相當嚴重的惡性案件,2016年11月教育部、中央綜治辦等九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將對校園欺凌行為的專項治理提上了議事日程。作為學生、老師、家長,如何識別欺凌、拒絕欺凌、反對欺凌?
什么是校園欺凌? 同學將11歲的小怡綁在自制的十字架上,頭上套個塑料袋,用粉筆頭打她的臉,《反校園欺凌手冊學生讀本》告訴你,這就是欺凌。《反校園欺凌手冊》及《反校園欺凌手冊學生讀本》主編佟麗華說,為了方便學生識別,列舉了六種方式:首先是“身體的欺凌”,其次是“語言的欺凌”。“接到一個中學生的咨詢,他說在學校里有同學每天從他面前過時,對著他的臉罵非常難聽的話,周邊很多同學哈哈大笑,對他心理上造成極大傷害,這些侮辱性的語言在其他時間在他的頭腦中,嗡嗡作響,非常痛苦。”
小娟轉到新班級認識的同學少,不愛講話,小紅看不慣,慫恿其他同學不理她,甚至只要有人跟小娟說話,小紅就和朋友出面制止。這屬于“社交欺凌”。
高大的小林經常搶瘦小的同班同學小李的新文具、零花錢,不給就聯合其他同學打他,這是“財物欺凌”。
還有后果更為嚴重的“性欺凌”,通過網絡平臺散布針對同學的謠言,進行辱罵攻擊的“網絡欺凌”。
佟麗華在給學生的信中寫到:不論我們家庭是否貧窮,不論我們身體是否健壯或存在殘障,不論我們學習是否存在障礙,每個同學都可以變得足夠強大,都可以有美好的未來,但這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和奮斗。
佟麗華指出,社會的幫助、救濟機制越來越多,從學生角度來說,要相信政府和司法機關能夠幫助他們。遇到嚴重的校園欺凌現象時,可以尋求公權力的救濟,比如向公安機關報警,找老師和教育行政部門反映相關問題。另外,所謂的這種傷害,在某種程度上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要學會讓自己身心強大起來,讓自己在困難和挫折中進一步成長。
《反校園欺凌手冊》列舉了處理校園欺凌的基本原則,排在首位的是“關愛每一個學生,避免標簽化。”佟麗華強調,“尤其老師不負責任的引導、誘導,非常容易導致語言欺凌和社交欺凌,身體欺凌也容易伴隨產生。”
佟麗華認為,未來在相關機制健全的情況下,80%的校園欺凌問題應該可以由學生自己解決。國外解決校園欺凌問題提到同臺合作現象,高年級更有能力的學生去幫助低年級弱小經常受欺負的學生。
其他的原則還包括:鼓勵、支持家長介入,促成矛盾化解;借助專業力量,推動多部門聯動;法制教育與德治教育并重,兩手都要硬;及時妥善為目標,力爭有效治理。佟麗華直言不諱地說:“學校負責人,不能草率地說‘我們學校沒有校園欺凌’。這種盲目和草率的態度往往容易忽視校園欺凌的發生及危害,并容易導致惡性案件發生。”
佟麗華指出,媒體報道的或司法機關介入的往往是那些性質非常惡劣,或造成嚴重后果的校園欺凌案件,其實大量的、日常的校園欺凌現象不僅是中國獨有的,在各個國家都存在。前幾天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第34次會議,聯合國反暴力問題特別代表專門談了校園欺凌問題,從各個國家開展的摸底調研情況來看,校園欺凌多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提到在校期間受到過欺凌。
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姚建龍課題組,最新對全國29個縣104825名中小學生抽樣調查的數據,校園欺凌發生率高達33.36%,其中經常被欺凌的比例為4.7%。
佟麗華指出,一些孩子生活在恐懼中,有的因此改變了性格,本來很開朗,變的內向、封閉,有的身體受到了傷害,校園欺凌給孩子們帶來的那種身心的傷害,尤其是心理的傷害,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佟麗華認為,所謂“校園欺凌”是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原始的處理人際關系或者處理矛盾紛爭的方式,而反對、防止欺凌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以強凌弱’是動物世界的法則,但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是我們要接受一個社會化的過程,我們要培養人用文明的現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教育行政部門、政府、學校,一定要意識到一個問題,孩子們是否把語文數學學的更好,可能沒有讓孩子們從小學會用現代文明的方式解決紛爭更加重要。”
編輯:梁霄
關鍵詞:專家 校園 欺凌 解決 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