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進軍汽車強國 中國車企歐洲再建廠
這兩件事,中國幾代汽車人可謂操碎了心:一是打入世界汽車強國,二是摘掉“以市場換技術”的帽子。近年來,中國汽車品牌雖在亞非拉嶄露頭角,但打入汽車強國,雖躍躍欲試卻步履維艱。而在國內,由于底子薄弱,幾十年來,欲除“以市場換技術”的帽子卻不得。不過,這一切正在改變。
海外建廠機遇與風險并存
3月23日,比亞迪宣布在法國北部大區博韋市建立其在歐洲的第二座電動車工廠。加上此前的日本、美國、巴西等工廠,這家以高端新能源車切入國外市場的中國品牌讓人眼前一亮。
對于中國新能源車領軍企業的到來,法方頗以為豪,“工廠將生產純電動巴士,有利于推動法國成為能源轉型的先行者,比亞迪在當地設立工廠表明,我們有資源能夠吸引到大型的國際公司入駐。”
曾幾何時,中國企業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海外淘金熱,試圖快速占領海外市場。業內人士表示,海外建廠在降低成本、本土化生產、提升品牌建設等方面具有優勢。但實際上,中國企業在海外發展參差不齊,一些研發力弱、產品面窄、缺乏海外市場大規模系統運作經驗的企業屢屢受挫。
直擊最嚴苛考驗搶灘國際市場“先難后易”
除了海外建廠,如何在發達國家市場立足也同樣考驗著眾多中國品牌。
歐美市場一直是汽車產品法規和標準最嚴苛的區域,對汽車品質、安全、服務等方面的門檻非常高,而貿易壁壘、政商環境差異等因素也不可小覷。因此,中國汽車品牌此前也僅在亞非拉等地區嶄露頭角,但進入汽車強國,雖躍躍欲試卻步履維艱。
對此,比亞迪歐洲市場的負責人何一鵬坦言:“進入法國這樣的汽車強國,經過精心準備,我們在幾年前就拿到了歐盟整車認證。”
歐盟認證被認為是國際上審查最為嚴格的認證體系之一,與美國認證、日本認證一起構成了世界汽車三大認證體系。歐盟整車認證共包含25項整車評審項目(不含零部件測試),不僅嚴格評審大巴整車質量,更對產品管理體系、企業生產一致性等進行綜合考評。
而我們也在與比亞迪的溝通中,了解到更多值得大家重視的市場策略。
何一鵬告訴本報,“我們的打法是先難后易,技術最苛刻、標準最高的市場我們如果能拿下,剩下的(市場)就不在話下了。”
如今,新能源車已經遍布全球6大洲、270個城市的比亞迪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市場換技術?這一切正在改變
“以市場換技術”,這是中國汽車工業深深的“烙印”,幾代汽車人為了擺脫這一窘境操碎了心。
1953年第一汽車制造廠破土動工,意味著新中國開始自力更生造汽車。汽車工業起步更晚的中國,試圖以市場換技術,引進外國先進技術。這造成了早期中外合資生產的汽車有不少掛著雙logo的現象,直到現在也有不少這樣的車標。
而如今,中國車企掌握了核心技術,外國的客車也要反過來掛上中國車企的logo。
近年來,比亞迪已為馬來西亞最大電動公交BRT系統和悉尼機場的電動巴士輸出技術,當地組裝;比亞迪投放于英國倫敦的電動巴士,底盤和動力系統由其提供,車身則由亞歷山大·丹尼斯有限公司設計。
“我們知道這一天終將到來,這是中國制造的崛起和勝利”,何一鵬最后說道。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汽車 中國 市場 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