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僑聯界委員: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有可為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6日電(記者 呂東浩 高新國)“按常規,討論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前,我們先議一議今年僑聯界的關注重點,請大家發表意見。”
3月4日上午,僑聯25組首場討論。小組長李卓彬的開篇話音剛落,委員們爭相接過話茬。“海外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有可為。” “要讓華僑華人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的參與者和擔當者。”……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不到10分鐘,今年兩會上的界別關注重點正式敲定:充分發揮僑務資源優勢作用,共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
在“僑”言“僑”,以“僑”搭“橋”。接下來的幾場討論中,“一帶一路”、“華僑華人”始終是僑聯界的“熱詞”。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活和工作著4000多萬華僑華人,他們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跨國的營商環境、廣博的人脈關系和豐富的智力資源,既了解中國,又熟悉住在國的歷史、民俗、語言、文化、社會和法律,具有融通中外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
“國與國需要民間使者。”在喬衛委員看來,廣大華僑華人是“中國夢”連接住在國人民美好夢想“天然”的紐帶和橋梁,他們比中國企業更加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特色是什么、民眾需要什么,恰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理念的最佳人選。
3月4日下午舉行的致公、僑聯、對外友好界聯組討論會上,喬衛直言,華僑華人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獨特優勢,但這種優勢并沒有被調動和發揮出來。圍繞做活這盤大棋局,喬衛建議轉變對華僑華人認識的傳統觀念,確立“三方共贏”的視角,讓中國、住在國、華僑華人都能從中受益;支持和引導華僑華人在公共外交中發揮關鍵作用,激發住在國和當地人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熱情;制定相關政策或設立專項基金,鼓勵中國企業借助華僑華人的力量“走出去”。
“‘一帶一路’建設既需要國際合作,也需要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委員們認為,“一帶一路”建設包含資金融通、基礎建設、投資貿易、產業合作、科技合作、人文交流、旅游合作等多層次、多形式的務實合作,這也可以看作是華僑華人產業轉型、創新發展的重大機遇。華商可借“一帶一路”建設之勢,參與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眾多項目運作中,在分享經濟效益的同時助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和實施。林曉昌委員表示,作為僑界委員,既要廣泛聯系海外僑胞,發揮他們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獨特作用,還要多向他們宣傳祖國的發展和對華僑僑眷權益的保護政策,讓他們知道祖國永遠是堅強后盾。
“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有一段提到要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這是祖籍國向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發出的又一積極信號。”3月6日,結合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委員們著眼幫助國內企業和華僑華人尋找更多嫁接平臺和發展機會,所提建議更加具體。王亞君委員指出,在“一帶一路”建設投資方面,除國家投資外,尚缺少針對個人投資的平臺支持。她認為,如果有了國家平臺的支持,再借助住在國僑務資源的優勢,投資者將更有信心和底氣。陳紅天委員則建議國家出臺一個針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資指南”,就哪些可以投資,哪些不便投資提供詳實的參考,以少走彎路,避免盲目投資……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一條“絲路”連接著4000多萬海外華僑華人,也連接著參會的27名全國政協僑聯界委員不變的情懷。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僑聯界 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