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肥胖讓腎臟“很受傷”兒童腎病需堅持治療
■ 吳志 李政
家在福州市馬尾區的7歲男孩小葉葉,半年來一直面色不好、夜尿增多。最近,小葉葉因為眼皮浮腫不退到醫院就診,才發現已患上慢性腎衰竭。3月9日是第12個世界腎臟病日,全軍兒科疾病診治中心、福州總醫院兒科主任余自華主任醫師提醒說,在我國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慢性腎臟病(CKD)患者,腎臟病兒童約300多萬,部分兒童最終發展成慢性腎衰竭,特別要引起家長警惕。
近年來,由于病毒感染、環境問題,以及壓力等造成的兒童免疫紊亂,小兒腎臟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與高蛋白、食鹽進食過多、過度肥胖等不良生活習慣和方式有關。
肥胖已成慢性腎臟病最危險因素之一,高蛋白高熱量飲食易致兒童腎臟病
今年“世界腎臟病日”的主題是“腎臟病與肥胖”。據估計,未來10年肥胖的流行率將增長40%,并呈現低齡化趨勢,是新發慢性腎臟病最為顯著的危險因素之一。
腎臟是人體內負責排泄廢物和毒素的重要器官。吃得太咸、太甜、太油,蛋白質吃得太多等,都會加重腎臟負擔,容易生病。一個兒童只要超過正常年齡體重的20%,就算是肥胖,肥胖將加重心臟、肝臟、腎臟等臟器的負擔,引起代謝紊亂,時間一長,在超負荷運作情況下,腎小球將受到損害,從而引起腎病。
生活中,不少孩子對肉食情有獨鐘,甚至到了“無肉不歡”的地步,蛋白質吃得過多,會導致體內的血尿酸濃度升高,引發高尿酸血癥,很容易造成腎小管和腎間質發生病變,最后發展成慢性腎功能衰竭。
有些家長熱衷于帶寶寶去吃“洋快餐”、甜食、燒烤等食品,各種飲料更是成了孩子們的“鐘愛”,高鹽、高油脂和高糖飲食對兒童腎臟會造成嚴重負擔。高蛋白、高熱量飲食習慣會導致營養過剩,一方面攝入過多的肉類、海鮮、牛奶等食物,會在體內產生過敏原,在一些因素(如感冒)觸發下會對腎臟產生損害;另一方面,高蛋白、高熱量飲食會造成兒童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甚至高血壓、代謝性失衡,容易產生蛋白尿,引起腎臟疾病。
目前,由肥胖引起的兒童腎臟病發病率正在升高,有的孩子小小年紀就開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專家提醒說,父母應多多關注孩子的腎臟健康,當孩子出現浮腫、少尿、尿液顏色改變或泡沫增多、食欲不振、腎臟發育遲緩等情況時,應及時向專科醫生尋求幫助。另外,貧血、高血壓、孩子不長個兒或肥胖,也建議到醫院進行檢查,警惕腎臟病的發生。
兒童尿檢異常率為1%,九成腎臟病可經尿檢發現
腎臟有很強的代償功能,一側腎臟出問題,另一側腎臟仍會繼續工作。因此腎臟病早期發病隱匿,有些癥狀并不明顯,很多家長及孩子早期對這個“隱形殺手”缺乏警惕,一旦發現,部分患兒已是慢性腎衰竭,錯過了最佳治療機會。
慢性腎衰竭分為五期,在前四期,患兒可以選擇藥物治療;一旦進入到第五期,也就是終末期,則必須選擇腎臟替代治療。
那么,如何早期識別兒童腎臟病呢?余自華建議,家長只要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發現一些腎臟病的蛛絲馬跡的。一是清晨有輕度眼瞼腫脹及組織松弛處(如會陰部)水腫,或久坐久立后足背水腫、手指發脹等;二是小便后便池中泡沫明顯增多,并且長時間后仍不能消退;三是眼睛可見的肉眼血尿及顯微鏡下才可發現的鏡下血尿,這些都是提示腎臟病的重要訊號。
尿常規檢查是腎臟病篩查的“金標準”。臨床數據顯示,兒童尿檢異常率為1%。腎臟病早期可表現為血尿、蛋白尿,臨床上通常采用尿常規進行檢查,對血尿、蛋白尿的出現及量的多少,作為評價患兒腎臟受累、判斷預后的指標之一。九成以上的腎臟病,通過普通的尿常規檢查即可發現疾病,常用于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遺傳性腎臟病等疾病的檢查。
兒童腎臟病患者近年增長趨勢明顯,但因隱匿發病、早期癥狀不明顯,常常被家長忽視。余自華建議將腎臟彩超列入兒童常規體檢項目。腎臟彩超檢查,可以顯示腎臟的位置、大小、形態、內部結構,還能觀察腎臟及其周圍的各種病變,尤其超聲檢查無痛苦、無創傷,不受腎臟功能的影響,檢查迅速,可復性強,是比較理想的檢查方法。另外,自1951年首次應用經皮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方法以來,穿刺針的改進及影像定位的日益精確,已使腎活檢成為腎臟病的常規檢查。
治腎病不要忌憚激素應用,“沉住氣”堅持治療95%可治愈
對于腎臟病兒童,應選擇正規大醫院接受正規診治,待病變性質及程度確診后再考慮治療方案。余自華率領的科研團隊所進行的一項266例患兒發病統計中發現,2—6歲兒童總發病率中占59.40%是腎病綜合征,而6—13歲兒童則占到總患兒數的21.43%,約95%的患兒對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有完全效應。統計數據說明,大多腎病綜合征患兒對激素是比較敏感的,絕大部分腎病兒童存在治愈的可能。
目前全球治療腎病的主要藥物是激素,激素雖然存在一定副作用,但往往會隨著疾病的緩解、激素的逐漸減量,乃至減停而漸漸消失。“腎病綜合征的總療程須在9個月以上,長者更達數年。對初次確診的兒童,臨床上常以足量激素(如潑尼松)治療4周的反應來觀察治療效果,以決定是否調整方案。”余自華說,腎病綜合征由于疾病特點,血液存在高凝狀態,極易導致各種動、靜脈血栓形成,一旦栓塞在腎肺腦等重要器官,可引起嚴重后果。
“家長切勿給孩子隨意更改治療方案,也不要隨意吃藥。”專家強調,由于腎病屬于慢性疾病,治療周期較長,遇到感冒還經常會反復,很多家長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沉不住氣,一味認為激素不能長期用,沒能堅持服藥和定期復查,擅自、反復停藥,導致孩子水腫、蛋白尿反復出現,甚至導致孩子全身高度浮腫,腎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癥、電解質紊亂等癥狀。
余自華強調,孩子的腎病和成年人不一樣,在激素使用方面嚴格規范治療最佳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可嘗試拖尾療法,在最小有效激素量(0.5-0.25mg/Kg),隔日口服,連用9-18個月。對激素敏感的病兒,大部分會在治療第2周至3周內緩解病情。部分病兒在治療后的第一年容易復發,如能堅持3至4年不復發,則終生治愈的可能性高達95%。
編輯:趙彥
關鍵詞:肥胖 腎臟 兒童腎病 慢性腎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