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讓財稅改革服務于振興實體經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1/3左右篇幅論述了積極有效財政政策、降稅減費、降低綜合成本等,強調要下好“三去一降一補”這盤棋。我的看法是,中國需要一場有溫度的、能感知的財稅改革,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財稅改革不能“雨過地皮濕”,不能光說降稅、減稅。在實體經濟方面,民間和官方存在著觀點差距,我希望可以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彌合這種差距。
首先看“稅”。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國家還有很多剛性支出,如教育、醫療、養老、衛生、脫貧攻堅等,都需要錢。因此不能說稅越低越好。但稅依然有可以改進的空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簡化增值稅稅率,由四檔稅率簡并至三檔”。大家知道,目前增值稅的稅率是17%、13%、11%和6%,無論下一步這4個檔位如何簡并,受益的基本都是制造業。因此,這是一個明顯的政策信號,就是給實體經濟“放水養魚”,降低實體企業稅負、振興實體企業經濟。
其次看“費”。去年,各級政府減少“費”的征收是2000億元,成果來之不易。這些涉及綠化、水利、環保等的收費項目的設立都有其合理性,但是加在一起,有時企業就難以承受。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針對不同的項目,中央要采取停征、取消、調整等手段,地方政府部門也要通力協作。對于企業而言,制造業的毛利率是10%左右。往往這個“費”就變成了盈虧臨界點,本來是盈利的,交點費就變成虧損了,這一點對中小微企業就更加明顯了。所以,減“費”等于是政府的一場“自我革命”。
另外我們還注意到,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等部門正準備在全國兩會后推出關于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的方案。這就不僅關涉稅費,還關系到各要素成本的降低,包括制度性交易、電力、土地、用能、用工、物流、財務等方面的成本。這里面有很多硬骨頭,有的牽涉到“紅頂中介”,有的源頭又是政府部門的收費基金,因此,也可以看出中央對改革的決心和信心。
可以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是一份有溫度、有質感的工作報告。中國目前仍處在爬坡過坎、結構優化、扶貧攻堅的階段,各界還是要團結一心,擼起袖子加油干。
(作者張連起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實體 改革 經濟 財稅 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