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當我們老了”
人民政協網3月13日電(記者 李木元)3月11日11:40,小組討論會結束,空蕩蕩的會場只剩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一人在接受記者采訪,主題是殘疾人的養老。
有一次在國外,張海迪看到這樣一個廣告:一個老奶奶拉著一個小姑娘的手,對她說:“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今天你是年輕的,可明天你會變老的。”
她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想到一個問題———當我們老了。
張海迪1955年生于山東濟南,很小的時候因患血管瘤而高位截癱。但她沒有向命運屈服,當過老師、自學過針灸,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雖然沒機會走進校園,可她靠著頑強的毅力,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還自學了多國語言,自學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出版了多部小說,被譽為“八十年代新雷鋒”、“當代保爾”。
衰老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如今張海迪62歲,可她想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老年,而是中國所有殘疾人的老年。
“不少殘疾老人都出現了失能狀況,比如偏癱,他們能請得起阿姨照顧嗎?他們能夠通過康復恢復機能嗎?我們這一代人很多都是一個子女,還有一些人像我一樣沒有子女,他們老了怎么辦?當他們老了失能了,康復誰來管?怎么能夠讓他們有尊嚴的生活、擁有幸福感?”張海迪一句句反問扣動著記者的心弦。
更讓張海迪牽掛的是貧困殘疾人。她擔任中國殘聯主席以來,每年都要到全國各地看望殘疾人。她經常選擇那些偏遠的、貧困的地方,目的是了解貧困殘疾人的真實情況。“每到一地,我都會掀掀殘疾人家的鍋,看看他們家的干糧,甚至喝一口他們家的水,然后問問他們需要我做什么。”
孟子說過一句話:“矜(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是一個偉大的理想,今天我們實現了嗎?”張海迪坦言。
有一次她去農村看望一個殘疾老人,這個老人癱瘓在床多年,卻依然頑強地活著,“我以為老人家被子底下會墊著尿布,可實際上是沙子,因為貧困,他們家買不起尿布,甚至連多余的破布都沒有。”說到這兒,張海迪的眼睛濕潤了。
“我們要愛每一個殘疾人,更要愛每一個無助的殘疾老人。讓他們能夠參與社會、融入社會,讓生命有價值、有光彩,高高興興地來一次人生,再平平靜靜地回歸茫茫宇宙。”這是張海迪的希望。
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不少殘疾老人的養老還面臨困難,還沒有得到及時的康復。一方面是專業康復機構不足,更重要的是缺少專業人才。截至目前,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可康復專業隊伍不到20萬人。
習總書記說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事實上,殘疾人包括殘疾老人的健康狀況、生活質量,不僅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也關系到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殘疾老人能夠安度晚年。
張海迪認為首先應該摸清殘疾人當中有多少老人、多少貧困老人,這是精準幫扶的前提。其次是,讓殘疾老人得到及時的、有效的康復。
她的建議很具體———
為殘疾老人提供最低基本生活保障,讓他們衣食無憂;
加快發展老年康復和托養服務,提供多種形式的照護服務;
和0-6歲殘疾兒童一樣,殘疾老人也應納入搶救性康復范圍……
張海迪還盼望著國家能夠建設一所專門培養康復人才的大學。“呼吁多年了,得到了委員們的大力支持。去年這個建議已經納入了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我還有個好消息,國家正在努力推進康復大學建設,未來10年內一定會建起來!”張海迪臉上洋溢著堅定的笑容。
張海迪喜歡看書,喜歡朗讀。最近她喜歡上了央視一檔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我已經和主持人董卿聊過了,希望我能夠通過這檔節目給殘疾人朗讀,特別是讓那殘疾老人聽到我的聲音,感受到精神的慰藉和愛的力量。”
張海迪的話語中充滿著愛,也傳遞著愛的力量。或許多年以后,殘疾老人真的不再發愁———當我老了……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張海迪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