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原創 本網原創
徐濤委員:科研要用國產“槍”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高志民)“過去,我國很多科研處于‘用別人的槍,走別人的路,打別人打過的鳥’的狀況。當前,我們在一些領域已經開始走自己的路,但是用的‘槍’絕大多數還是國外生產的。”在科技界政協委員小組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徐濤直言,國產科研儀器裝備產業要跨越式發展,科研要用國產的“槍”。
科研儀器裝備是支撐科技創新的原動力,諾貝爾獎有1/3與科研儀器裝備的發展直接相關。儀器裝備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助推器”,是軍事對抗的“戰斗力”,也是貿易、食品藥品乃至環境衛生的“物化法官”。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表明,美國儀器儀表行業產值占社會總值的4%,而拉動相關的經濟產值卻達到66%。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科研儀器市場一直為進口儀器占據,2014年,國產儀器與進口儀器之間的貿易逆差高達177 億美元。而孱弱的國產科研儀器裝備產業鏈則是導致市場競爭失利的根本原因。
徐濤調研發現,發達國家一方面在研制環節通過國家投入資助儀器裝備的原始創新,另一方面在采購環節通過政府采購等形式保護本國產品。而我國在采購環節的相關規定不夠完善,在法律定位上,政府采購的主要目標仍是節支、防腐和提效,政策作用仍處于從屬地位,不能傾向性地支持某些特定行業、企業及其供應商。“在龐大的市場需求拉動下,政府采購基本功能需要向宏觀調控、引領發展等政策功能的嬗變,形成產業化的巨大拉力,對自主創新的高科技產品實行加分和優先采購機制,大幅擴大國產高科技產品采購規模。”徐濤分析說,當前,我國政府采購范圍較窄,僅限于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財政性資金的購買行為,年度采購規模分別約占財政支出和GDP的13%和3%,與發達國家的50%、10%仍有很大差距。政府采購規模過小,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其作為宏觀調控政策的發揮。
此外,相關部門對國產產品的價值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創新產品和仿制產品沒有價格上的區別,僅簡單地按照產地原則(進口和國產)進行價格分類,無視高端及先進產業創新技術的價值,歧視自主創新品牌。針對此,徐濤建議,要建立對自主創新產品的科學定價機制,主要考量創新技術的價值,以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大對科研創新的投入,促進儀器裝備的自主創新。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徐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