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

“美麗”與“發展”如何雙贏?

2017年03月11日 17:33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新媒體專電 題:“美麗”與“發展”如何雙贏?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去產能,既是產業升級之舉,又有改善環境之效;治霧霾,一方面遏制了高污染企業的生產,同時也孕育著環保產業新的增長點;多種樹,既可造就“綠水青山”,也可帶來“金山銀山”……

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環境改善和經濟發展在許多地方從“你死我活”變為“相逢一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明確:“使環境改善與經濟發展實現雙贏。”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結合各地的探索實踐,探討“美麗”與“發展”的雙贏路徑。

“騰籠換鳥”:污染企業“走好,不送!”

位于富春江畔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曾是有名的“造紙之鄉”,迅猛發展的造紙業一度讓當地生態承受巨大壓力。壯士斷腕、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2013年,富陽開展力度空前的造紙企業關停并轉,令富陽當年的財政收入、地方收入陷入負增長。

“哪怕收入下滑、經濟下行,造紙業整治提升都不能有絲毫動搖,轉型升級必須忍痛做。”富陽區委、區政府的負責人說,截至目前,富陽共淘汰關停造紙企業291家,淘汰生產線483條,削減實際產能490.24萬噸。

落后產能淘汰掉,新興產業走進來。如今,富陽的滑翔傘基地、皮劃艇基地等休閑運動中心帶動了一整條依托于休閑運動的產業鏈。對接杭州“眾創”項目的“富春硅谷”小鎮已經簽約近百家種子企業,京東長三角配送中心已開工建設,光纜、安防、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帶動效應逐漸顯現。

“再堅持兩三年,轉型的這口氣就緩過來了。”富陽區的干部表示,在務求綠水青山不褪色的同時,積極打造休閑、旅游等特色產業群,到時富陽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舊動力就會完成切換。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海嘯說,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傳統的粗放型發展已經難以適應現實的需要,社會要環保,城市要轉型,企業要效益,加上政府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騰籠換鳥”把污染項目擠出去,把生態環保的優質項目引進來,是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

生態也可扶貧,環保項目帶動農民“拔窮根”

去年10月,遼西糞污綜合治理與利用示范項目在遼寧省阜新市清河門區正式開工建設。項目投資1.19億元人民幣,主要利用生物技術對污水處理廠、水電廠、造紙廠等工廠產出的污泥、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有機廢棄物進行處理,實現處理工程減容量100%,全過程避免二次污染,同時副產品土壤修復劑和城市綠化土可以改善土壤環境。

遼寧省環境監控中心副主任王威介紹,這是由遼寧省環保廳扶貧工作組聯合遼寧華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生態扶貧項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投產,直接安排當地農民60余人就業,帶動周邊蚯蚓養殖200余戶,幫助養殖戶人均增加收入3000余元。今年還將帶動蚯蚓養殖戶80戶,戶均增收5萬元。

“種了大半輩子地,頭一回聽說蚯蚓還能賣錢。現在村里很多農民都加入了蚯蚓養殖,而且都是訂單養殖,蚯蚓長大了有人上門來收。”項目所在地的朱家屯村村委會主任喬軍章說。

“生態環保產業空間很大,大有可為。”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撫順市委書記高宏彬說,當地正在實施以生態+現代農業、生態+循環工業、生態+節能環保等為內容的“生態+”戰略,共謀劃億元以上重點項目49個,總投資118.91億元,既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又加快美麗生態環境建設。

打造綠水青山,讓生態環境成為持久的生產力

說起綠色發展給當地帶來的紅利,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津津樂道。

近年來,惠州市通過堅持“綠色定力”,以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態度和實踐,守住了綠水青山,讓惠州生態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綠色化”,空氣質量連續多年排名全國74個重點監測城市前十位,“好山好水好空氣”正成為今天惠州的一張靚麗名片。

在惠州西湖,每年有一萬多只候鳥飛來過冬,以前是候鳥,現在變成了“駐鳥”。

如今,被惠州優美環境所吸引而來的除了各類鷺鳥,更有各類優質項目落戶。截至2016年底,全市2013年以來招商選資簽約項目共2647宗,計劃總投資達6839.77億元。

有好生態的地方,往往容易成為旅游的熱門目的地。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境內,清波粼粼的楠溪江穿山而過,江水哺育了沿岸大大小小200多個歷史悠久的村莊。為保護楠溪江的生態資源不被破壞,永嘉縣制定了嚴格的產業控制政策:楠溪江上游區域一律不發展工業,污染企業全部搬遷出去。良好的生態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2016年,永嘉縣接待鄉村旅游客超過600萬人次,鄉村旅游總收入超過60億元,帶動當地群眾人均增收近3000元。

全國政協委員、成都市旅游局局長多央娜姆說,我國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已經基本形成,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并帶動大量貧困人口脫貧,“綠水青山”正在成為“金山銀山”。(采寫記者:孫仁斌、趙仁偉、朱涵、田建川)

編輯:秦云

關鍵詞:環境改善 經濟發展 全國兩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