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住鄂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建言農墾“走出去”
培育中國自己的國際“大糧商”
住鄂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建言農墾“走出去”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毛麗萍 焦陽)農業部印發的《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提出,要深化農墾改革。湖北農墾作為我國內陸省份最大的墾區,共有65家國有農場,分布在全省14個市州40個縣市區,墾區擁有國土面積5000多平方公里。兩會期間,住鄂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建議,進一步發揮農墾在農業“走出去”戰略中的領軍作用。
當前,國家糧食安全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國內農業發展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國際農業競爭日趨激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任務更加艱巨。我國農業參與全球糧農治理,提升國際話語權,增強國際競爭力迫在眉睫。因此,充分發揮農墾在農業對外合作中的引領作用, 當好農業“走出去”的排頭兵,是農墾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住鄂全國政協委員宋育英告訴記者,近年來湖北省農墾不斷加快“走出去”步伐,目前已經引領省內20多家農場、企業抱團出海,參與國際農業合作,合作開發延伸到亞、歐、非、澳、南美五大洲的11個國家,耕種面積突破40萬畝,總投資規模超過8億元,基本實現了利潤盈虧平衡,確保了農墾“走出去”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較好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
“農墾‘走出去’任重道遠。”宋育英認為,一方面農墾企業內部需要在加強國際專業人才引進與培育、現代企業治理架構建立與完善等工作上下功夫,另一方面需要在進一步優化農墾“走出去”的外部環境上下功夫。
宋育英介紹說,目前我國企業開展農業“走出去”在國家層面上缺乏總體規劃和明確的政策指導;在省級層面,雖然省農墾制訂了《農業“走出去”發展規劃》,但未能以省政府名義正式出臺。
“由于缺乏整體規劃的指導和政策協調,一些企業在開展農業對外直接投資時顯得比較倉促,自主的調研不夠充分,可用的權威服務平臺不夠完善,更缺乏一個明確的目標引導,以致一些企業急功近利,本地化發展還存在明顯短板,規避當地社會和政治風險的能力十分有限。”宋育英認為,應結合實際盡早制定從國家到省級的農業“走出去”戰略規劃,進一步明確目標、方向、原則以及政策措施。
住鄂全國政協委員建議,進一步加強對農業“走出去”的政策扶持力度,設立農業涉外項目的專項基金補貼,幫助協調開展“走出去”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爭取優惠貸款;出臺明確的政策文件,為“走出去”企業在農業技術推廣、品種基地建設、農業科研等項目申報上開辟“綠色通道”,幫助企業降低開發成本,吸引更多有實力的農業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拓展農業發展的外部空間。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住鄂全國政協委員 農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