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很黨派 很黨派
各民主黨派共提交300余件提案
今年兩會黨派中央重點關注啥?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民生方方面面
民革中央
加快推進糧食供給側改革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汪俞佳)民革中央擬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提交33件提案,10篇大會發言,依然側重社會法制、“三農”、促進祖國和平統一這三個領域,同時關注社會民生等重大議題。其中《關于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案》頗受關注。
民革中央調研發現,近年來全國各地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全國糧食生產呈現持續性增長態勢,總產屢創新高,有效保障了全國糧食安全。與此同時,我國糧食生產也出現了產量高、進口量高、庫存高“三高”現象,糧食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凸顯。
對此,民革中央建議,加快調整優化糧食生產布局,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護好耕地紅線,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充分發揮市場導向,引導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在穩定水稻、小麥等口糧的基礎上,調減玉米等產能過剩作物,鼓勵增加大豆等市場缺口較大作物,適度擴大特糧特經等高效作物種植面積,加快集成推廣一批綠色高產高效生產技術以及節本增效、稻田綜合種養、立體種植、農牧結合、多元多熟等高效種養模式,優化糧食生產布局和品種結構,促進各類糧食品種供需平衡。
針對產品競爭力不強,生產成本高等問題,民革中央建議,加大農業科技集成創新力度,選育推廣一批優質、多抗、廣適性品種,切實擴大優質糧食比重。要大力推進糧食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打造優良選種、綠色生產、收貯加工、品牌銷售等環節全覆蓋的糧食產業園區,鼓勵糧食就地轉化加工,推進產購儲加銷一體化全產業鏈發展,突出打造糧食區域公共品牌,切實提高糧食生產產業化水平,提升糧食生產綜合效益,調動種糧積極性。
民革中央表示,實施國家糧食收儲不能“應收盡收”,不能把重點放在“建糧倉、擴倉容”上,否則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難奏效。建議國家把大量用于補貼糧食收儲企業的資金調整用于鼓勵糧食加工企業與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簽訂收購合同,實現優質優價。同時,建議國家加大去庫存力度,適當降低糧食最低收購價,與市場價格接軌,切實激活糧食購銷市場,加快糧食銷售出庫。
民盟中央
為制造業供給側改革建言獻策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包松婭)民盟中央今年擬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提交38件提案和6份大會發言。在建言內容上,涉及教育文化、資源生態環境、社會管理、經濟發展等8個領域。除了在“老陣地”教育文化科技上持續發揮優勢,民盟中央今年擬提交的圍繞“打造制造強國”主題的大會發言引人關注。發言主要內容緊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從解決供給結構失衡、調配供需關系、提升供給效率等三方面提出建議,為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言獻策。
自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我國制造業實現了從需求施政到供給側發力的重大轉變。與此同時,我國的實體經濟同樣面臨著“脫實向虛”的壓力。
民盟中央認為,產能過剩并不意味著落后,我國不少產能過剩行業生產技術、設備先進,綜合競爭力較強。要實現行業、企業更好發展,“去產能”就一定要與“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等戰略相配合,用科技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鋪路”。
然而在技術市場發展方面,民盟中央在同時提交的《關于促進我國技術市場發展的提案》中同樣指出,技術產權化問題、技術交易環境不成熟、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發育不健全等問題亟待解決。
對此,提案建議,要加強主體化意識,培養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明確產權化細則,調動高校、科研院所、國企等科研人員工作積極性。
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提案則認為,要堅持市場化導向,依據專業化路徑、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同時,通過金融手段促進技術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互動,促進我國技術市場的縱向發展。
民建中央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廉維亮)記者日前獲悉,民建中央擬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提交38篇,內容涉及經濟、法律、社會保障等多個方面,其中《關于培育新生中小城市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提案》備受關注,這也是在去年民建中央開展的黨派重點調研成果基礎上形成的一份提案。此外,民建中央本次還提交了一份《關于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提案》,形成關注城鎮化發展的“姊妹篇”。
去年,民建中央將“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列為黨派重點調研題目,在充分調查研究和溝通交流基礎上,形成了《關于培育新生中小城市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提案》。民建中央在提案中提出,應加強頂層設計,盡快出臺設市與城市管理體制標準。制定差異化的設市標準,包括“縣改市”及“鎮改市”兩個方面。探索設置“省轄縣管市”或“副縣級城市”。建議在浙江龍港、吉林二道白河鎮等第一批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內,推動設市模式創新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針對目前城鎮化發展中城市空間規劃科學統籌力度不足的情況,民建中央提出,要規劃引領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和發展,編制和實施國土空間綜合規劃,催生和培育中小城市。在城市經濟圈的節點地區重點培育中小城市,發揮聯動作用,引導鼓勵大中城市工業企業向小城市作梯度轉移。
提案中還提出,未來應著力提高生產要素的配置與使用效率,制定新生小城市建設融資指引,放寬部分公共建設融資方面的限制,加大對新生中小城市建設的融資力度。
2020年我國將重點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但目前特色小鎮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諸如定位不明晰、產業定位同質化、政策扶持不到位等問題。為此,民建中央在《關于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提案》中建議,要著力提高各級政府和小鎮創建主體對特色小鎮理念與產業內涵的認識,堅持差異化發展、避免同質競爭;堅持“企業主體、政府服務、市場運作”,突出企業主體地位,集合資源要素重點建設示范小鎮。同時,小鎮建設應立足現有產業基礎上進行改造提升,制定特色人才政策,研究設立特色小鎮發展產業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規劃建設。
民進中央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呂巍)今年,民進中央擬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提交46件提案及3篇大會發言。46件提案中,體現民進教育文化出版界別特色的提案16件,反映民生熱點的提案30件。其中,《關于大力發展中職教育助力農村脫貧攻堅的提案》、《關于開展縣級及農村地區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國家級培訓計劃的提案》頗受關注。
《關于大力發展中職教育助力農村脫貧攻堅的提案》提出,中等職業教育是離農村貧困人口和底層打工族距離最近,最能直接提升就業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教育類型,中職教育在農村扶貧中大有可為。然而,當前中等職業教育資源的供給和農村扶貧的需求之間嚴重不匹配,表現為:一是貧困地區中職學校基礎薄弱,無法為區域產業發展和扶貧需要提供高質量的職業教育。二是相關管理部門以管理學歷教育的思路管理職業教育,面向貧困人口的培訓實效性差;三是由于戶籍制度和相應的招生限制政策,發達地區優質中職教育資源未能面向貧困地區發揮幫扶作用。對此,民進中央建議:實施“中職教育扶貧國家工程”;實施“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中職教育能力提升計劃”;支持市縣政府統籌使用勞動力轉移培訓經費,鼓勵多種主體提供教育培訓服務;實施“發達地區支持欠發達地區中等職業教育協作計劃”。
在《關于開展縣級及農村地區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國家級培訓計劃的提案》中,民進中央表示,因病致貧、返貧是阻礙全面小康宏偉目標實現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決這一問題,縣級及農村地區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是關鍵,但他們的業務水平普遍不高,難以肩負“居民健康守門人”的重任。為此,民進中央建議,開展縣級及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國家級培訓計劃,具體為:一是制定出臺針對縣級及農村地區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國家級培訓計劃;二是加強創新培訓供給;三是根據實際情況和客觀需求確定培訓內容、培訓周期等;四是創新思路,合理安排培訓形式;五是高度重視,全力做好培訓保障。
農工黨中央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汪俞佳)農工黨中央今年擬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提交39件提案,1篇大會發言,“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仍是主線,其中《關于深化醫學教育改革,筑牢健康中國人才支撐基礎的建議》的提案頗受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p>
“強基層”需要“強人才”,而我們的醫學教育尚存在一些問題與困難,制約了醫藥衛生領域改革和健康中國建設推進。農工黨中央對此高度關注,并開展調研。農工黨中央發現,我國全科醫生總人數約18萬人,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還不到8萬人,僅占執業醫師總數的3%左右。與2020年每萬人有2-3名全科醫生的實現目標相距甚遠。除了醫學人才總量不足外,醫學教育最為突出的關鍵問題還包括醫學教育質量參差不齊、醫學人才結構失衡、??漆t師培訓制度有待建立等。
醫學教育事關衛生與健康事業的人才支撐。農工黨中央建議,提升醫學教育在健康中國建設與全面深化醫改、深化教改中的戰略地位,將衛生人才發展與支撐工作有機地與全面深化醫改結合,通過醫療的服務保障、醫保的經費保障、醫藥的市場保障與醫教的人才保障緊密結合,全方位、全周期保護好人民群眾健康,使醫改在深水區產生新的突破。
如何推進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和專科醫生制度建設?農工黨中央提出,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打破臨床前與臨床教學壁壘,建立一支人數眾多、遍布城鄉的高素質全科醫生隊伍,以及標準化、規范化的??漆t生培訓制度。
醫學教育涉及面廣,農工黨中央希望,有關方面可以多方協同,多措并舉,為醫學教育改革提供堅強保障,要建立醫學教育宏觀管理協調機制,按照需求科學規劃,合理控制培養規模,堅持醫學院相對獨立辦學的原則,為基礎與臨床有機結合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致公黨中央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劉彤)今年,致公黨中央擬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提交35件提案,3篇大會發言,內容涵蓋“僑”“?!眴栴}、醫療教育、經濟金融、資源環境、農業水利等方面。其中,《關于加快推進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的提案》引起廣泛關注。
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后,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中醫藥成為國家層面交流合作的重要領域,中醫藥對外交流與發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各國經濟發展水平、醫療需求、文化信仰等各不相同,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的工作機制有待完善,面向國際的中醫藥復合型人才隊伍缺乏。此外,還面臨著中藥國際貿易還有很大增長空間,中醫藥國際教育模式有待創新等一系列問題。
據此,致公黨中央建議,充分調動海內外民間團體、企業金融、科研教學機構等的力量,尤其要發揮海外中醫藥人員和機構的作用,加強政府與相關國際合作組織的聯動,加強與沿線各國在政策、資源、科技等多方位的溝通,設立法律法規、監管措施和知識產權保護,為中醫藥對外發展提供更多的服務保障。
如何因地制宜推進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也是致公黨中央思考的重點。由于沿線各國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不同,致公黨中央認為,要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醫藥服務需求的研究,根據各國不同境況出臺優惠政策,從科技合作交流、中醫藥文化傳播、健康養生服務等方面支持開展中醫教育等活動;篩選中醫藥的優勢病種和優勢環節,結合現代健康科學技術,有針對性地開展中醫藥診療服務,有效提升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
提案中還建議,要加強中醫藥知識、技能、文化等國際推廣的師資培養、培訓和派出力度,使我國特色中醫藥學科進入國外大學高等教育專業設置和學術研究中;加大對中醫院校留學生教育的獎學金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內地中醫藥產業在香港、澳門設立國際中醫藥貿易中心、中藥新藥研發中心等,打造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國際氛圍和科技制高點;著力在分析海外中醫藥人才形勢、研究人才政策、服務人才需求、營造人才發展環境方面下功夫,以儲備中醫藥發展的高水平人才。
九三學社中央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包松婭)據記者了解,在九三學社中央今年擬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提交的76件提案中,大部分提案仍將九三學社的“科技”特色貫穿其中,但又不囿于科技領域。其中在《關于規范互聯網醫療的建議》中,九三學社中央的建言直指當前互聯網與醫療衛生領域深度融合中急需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產業和跨界融合水平不斷提升,“互聯網+醫療”的服務范圍逐漸擴大,按照《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互聯網醫療衛生服務從診前、診后服務,健康狀況跟蹤管理,延伸到醫囑、電子處方等網絡醫療健康服務應用,“禁止網上醫學診治”的壁壘正在被突破,在線醫療衛生模式逐漸進入互聯網診療的深水區。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醫療服務安全及信息安全、互聯網醫療監管、醫療資源配置等問題亟待解決。
針對醫療服務及信息安全存在嚴重隱患。九三學社中央建議,盡快出臺相關法律、完善配套政策,破除行政壁壘,建立多部門聯動、數據共享的資質審查及監管機制,對在線醫療平臺的準入機制、業務范圍、運行標準和醫療責任界定予以細致嚴格的規范。
隨著逐步放開互聯網診療的信號釋放,醫療服務平臺逐漸與眾多醫生建立聯系,其中不乏知名專家,跨區域就醫成為可能。如何做好優質醫療資源線上線下分配?九三學社中央認為,要建立互聯網醫療的分診機制并制定相關細則,規范互聯網平臺提供在線醫療的路徑設置并確保由具有醫護資質的專業人員從事分診工作。對不按規定建立分診功能的平臺,應對其開展在線預約、互聯網診療等服務予以控制,實現醫療資源的統籌科學高效分配。
臺盟中央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王泳)臺盟中央今年擬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提交29件提案和3份大會發言,提案多半涉及兩岸關系以及全面推進改革。其中,關于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提案備受關注。
由于歷史等諸多原因,我國實行了30多年的個稅制申報和征收方式是源泉扣繳。個人所得稅開征之初,是為調節兩極分化,實現公平公正的效果。但臺盟中央調研時了解到,似乎不盡如人意。
“由于法律意識淡薄、申報意識弱等原因,全國各地頻頻發生幫助被扣繳者進行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而與之同時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我國個稅制設計中,一些衡量納稅人納稅能力的變量在現行稅制下未得到充分體現?!迸_盟中央在提案中表述。
臺盟中央分析認為,我國現行稅收之所以淪為“工薪稅”,與目前高收入群體避稅途徑多、監管乏力有一定關系。例如高收入群體的資本利得,海外工資代發,各類獎金、補貼、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等激勵,房地產、礦產資源投資、私募基金、信托投資等資本活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逃避個稅現象,減弱了稅收宏觀調節收入差距的作用。
“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下,拉動內需是三駕馬車中最迫切的,而中產階層是消費的主力軍。減輕中低階層稅負負擔,或將成為拉動消費的重要手段?!迸_盟中央認為,目前實行的個稅制既未考慮家庭經濟負擔的差異,也未對納稅人的實際稅負能力進行考量,從而偏離了個人所得稅調節居民收入、實現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標和原則。
據此,臺盟中央建議,應選擇以家庭為納稅單位,科學合理設置減免額的同時,建立與地方CPI聯動的費用扣除機制。稅務部門除了監管普通工薪階層收入以外,更要創新稅收監管機制,監管高收入群體,特別是隱性收入、灰色收入群體,充分捍衛個稅政策的公平性。
“‘家庭為單位納稅’等政策的出臺和落實,需要構建先進的稅收管理信息平臺,加強稅務部門與戶籍、銀行、公安、海關等其他部門之間以及各級稅務部門之間、省內省外部門之間信息的共享程度?!迸_盟中央指出。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提案 黨派中央 中醫藥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