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委員講堂委員講堂
曹洪欣委員:健康中國,從家庭做起
曹洪欣委員
成為一名中醫醫生,和我的家庭經歷有關。還是在孩童的時候,父親患重病離我們而去,留下母親和我們姐弟5人艱難地生活,這讓我暗暗立志成為一名醫生,來守衛家人的健康。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我也終于如愿以償,考入了黑龍江中醫學院,成為一名醫學生。
可我還沒有大學畢業,遺憾就再次發生——積勞成疾的母親因為腦出血也悄然離開了我們。對我而言,這既是打擊也是鞭策,一方面我因為沒有留住母親而終身抱憾,另一方面我更加明白了健康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重要性,因而也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如饑似渴地學習中醫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積極致力于臨床實踐,時刻銘記張仲景“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的明訓,首先從自己家人做起,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一晃40年過去了,是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復的治未病理念和養生保健醫療知識,實現了家人不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的目的,維護了家人良好的健康狀況。
每個人都是家庭和社會的一名成員,也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就我個人而言,我的健康養生觀點是從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開始的,也建議大家都能夠構建適合自己的家庭養生模式。
我愛人是南方人,習慣早睡早起,喜甜食,我則是典型的北方人,習慣晚睡晚起,喜咸食。為了協調兩人本來差異很大的生活習慣,我們家首先根據中醫的醫理養成了子時睡覺的習慣,堅持晚11點前睡覺。特別是孩子出生后,11點前睡覺的習慣得以更好地堅持,不管孩子學習多忙,也都堅持晚11點前睡覺。在飲食方面,則始終堅持多樣化原則,喜歡吃的或不喜歡吃的食物均吃一些,沒有什么偏嗜,在食物的烹飪過程中則減甜少咸,讓家人都能適應。
另外,我們還堅持一些簡單的保健習慣,如堅持臨睡前熱水泡腳,每周至少三次,保證了良好睡眠;每天至少敲打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處、脛骨邊緣)三次,每次用拳敲打兩側足三里各30-50下,達到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的目的。與此同時,我們還堅持一些形神合一的運動,比如游泳、太極拳、散步等都屬于此類,以致力于動肢體、調呼吸和守意念的有機結合,且三者缺一不可。當今家庭,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平時家人有小恙,如情緒不佳、睡眠不實、精力不足、消化不良、咳嗽、頭痛等,都可以通過食療、中藥泡茶、中成藥等調理治療,以避免小恙形成疾病。
雖然中醫養生是中國的特色瑰寶,但大家對其認識利用還很不足。還是30年前,我家孩子突然感冒發熱39度,我開了中藥處方,中午煎好下午1點鐘服下,下午2時測體溫39.6度。夫人很不高興,認為我是拿孩子做實驗,執意抱著孩子去兒童醫院治療。到醫院掛號化驗檢查后,已近下午5時,醫生已下班,她感覺孩子發燒不太重了,十分不情愿地抱著孩子回家,到家后測體溫36.7度,全家欣然。從那以后,中醫真正成為維護孩子健康的主體,無論是咳嗽、痤瘡、過敏性鼻炎、蕁麻疹等,都是中醫調治而愈。同時孩子也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中醫養生保健的知識,并潛移默化在生活中踐行,如今孩子已過而立之年,學業、事業成績突出,且性格開朗,身心健康,我深感欣慰。
作為中醫,我也非常注重和諧家庭內外環境建設。一方面,老人離去后,作為長子,我承擔起建設和諧家庭的責任,與姐弟情同手足,相互尊敬,相互幫助,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另一方面,構建和諧的同事與鄰里關系,運用中醫防病治病能力,幫助同事、朋友治病除疾,營造了良好的周圍環境。這種關系,都有利于促進健康。自工作至今30多年,我診治病人30余萬人次,積累了完整的臨床資料,幾乎沒有享受過休息日,但我始終樂在其中。其實身為醫生,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看到患者的康復,而患者又屬于每一個家庭,他們的家人也都如同我們想要守護自己家人一樣,期盼他們能夠健康。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
編輯:趙彥
關鍵詞:政協委員 曹洪欣 健康中國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