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共享圖書 共建“圖書館之城”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附近的居民,在家門口便可輕松享受到廣州圖書館的服務。近日,廣州圖書館在該區域與開發商合作開設分館。據悉,該館是廣州圖書館與社會力量合建的第3座分館。廣州圖書館館長方家忠透露,今年還計劃新開三四家與社會力量合建的廣州圖書館分館。
圖書館開分館的很多,但是與社會力量合建分館,還是一件新鮮事。報道中稱,分館建設在小區的會所中,由開發商負責日常管理。無論是不是小區業主,都可憑借身份證或市民卡,享受到與總館無差別的服務。有一座這樣的圖書館建在小區,無疑是居民的一大幸事。實際上,不僅小區業主需要圖書館,教育機構、大型企業乃至公園、醫院等,都存在一定的閱讀需求。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圖書館建設中來,對合作單位、圖書館以及公眾而言,都是多贏之舉。而國家早有立法,可通過放開圖書館冠名權等方式,給參與建設的社會力量一定回饋。今后,回饋的力度還可以再大些,方式更多樣些,以提升社會力量的參與熱情。
早在2015年《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施行時,就提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圖書館多了,借還書方便了,閱讀氛圍自然就上來了。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忽然想看書,但苦于手邊沒有、去圖書館又太遠,干脆又刷手機煲劇。正是這種習慣成自然,蠶食了互聯網時代的閱讀熱情。很多調查報告都表明,我國人均讀書量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沒時間”“不方便”是最常見的緣由。因此,讓人們身邊有更多圖書館、有更加方便的借閱渠道,是促使公眾回歸閱讀最有效的辦法。
一方面,圖書館資源要充分擴容、挖潛。坐地鐵、車站等車、機場等飛機,這些碎片時間能否利用起來進行閱讀?當然可以!在國內外很多城市,地鐵書屋、機場圖書館等已投入使用,備受贊譽。比如在西班牙馬德里,從2005年開始就建設地鐵圖書館,雖然每個圖書館面積僅有20平方米,但深受乘客歡迎,全市已有近10萬人持有地鐵圖書館的借書證。在韓國,甚至還有專門的“圖書大巴”,送書上門到沒有圖書館的偏遠地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要說圖書資源挖潛,各大高校圖書館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座寶藏!雖然有的高校還因為經費、管理、維護等問題退避三舍,但其實可以考慮采取分類推進的措施,在學期中優先學生使用,到了寒暑假向公眾開放,由財政補貼一定經費,無疑比新建圖書館更加省錢省力,還讓公眾享受到更豐富的圖書資源。
另一方面,眼下共享經濟大熱,圖書能不能“共享”起來呢?不久前,有機構效仿倫敦的“地鐵丟書”活動,在北上廣等幾座城市也進行“地鐵丟書”,激起了不少人的閱讀興趣。其實,很多人家中都有不少書,拿出來與大家共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澳大利亞,一名愛讀書的大叔在家門口做了個木箱,把自己多余的書放進去供人免費取閱,一時間圈粉無數。在英國、意大利等國家,“共享圖書”成為新時尚,連千奇百怪的自制小木箱,也成了各個城市極有特色的一道文化風景。
“沒時間”不是借口,“不方便”也不是邁不過的門檻。當前,廣州正在大力建設“圖書館之城”,閱讀氛圍的培養至關重要。與社會力量合建圖書館分館、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地鐵書屋,還有“共享圖書”活動,這些新鮮事都說明,閱讀也可以很方便。放下手機、翻開書本,找回閱讀的快樂,其實就是這么簡單。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共享圖書 圖書館之城 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