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各地頻推校內托管新政 專家:還需多方合力
破解課后托管難題不能單靠學校,還需整合家庭、社會等各方資源。創意制圖/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今天,北京中小學生迎來了2017年新學期。
“熬”過寒假的家長在長吁一口氣的同時,又不得不面對一個棘手的難題——孩子放學后怎么辦? 很多雙職工家庭都面臨著孩子放學后的“三點半”難題。現階段,小學生的放學時間一般在下午3點-4點。在這個“空檔期”,孩子托哪兒才放心、如何不讓托管變“脫管”是許多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家長心焦的問題。
各地頻推校內托管新政
在巨大的需求面前,一方面,各類校外托管機構不斷涌現,但因為缺乏監管與規范,在硬件設施、管理、衛生、師資等方面難以得到保證,質量更是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各地政府著手解決家長的現實困難,推出校內托管的相關政策。前不久,南京、長春、上海等地陸續發布校內托管新政時,迅速引起媒體和家長的關注。
其實,校內托管并不是一個新名詞。多年前,國內很多省市,如北京、上海、南京、濟南、南昌、福州等都已陸續出臺了相關文件,鼓勵各地區和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主探索。這次南京推出的新政就被認為是三年前“彈性離校”政策的“升級版”。
在不斷地試點、探索的過程中,一些地區和學校在托管服務方面積累了相關經驗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與此同時,校內托管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所面臨的包括師資、收費、安全、監管等方面所面臨的現實困境也愈發明晰。而能否解決這些問題將影響到校內托管舉措能否持久發展。
課后托管還需多方合力
對此,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紅霞認為,課后托管并非單純解決看護以及增強素質培養等層面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教育的公平性、多樣性等深層次問題,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方資源的有效整合,同時,建立比較完備的課后托管服務相關要素的嚴格標準并加強對托管活動的監管。
與此同時,校園托管的逐步推行也將對校外托管行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在可愛學創始人兼CEO陳遠河看來,校園托管將對以往作坊式“小飯桌”這類小托管機構帶來較大沖擊;從長遠來看,管理規范、為孩子的課外時間提供科學合理安排的托管機構將更具競爭優勢。
中國學后托管教育聯盟主席張洪偉也認為,滿足不同家長需求的分層式托管服務將是未來發展方向。今后,除政府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承接托管服務外,少年宮、街道辦事處、社區等公共設施、單位都可以承擔起基礎的托管服務;民間托管機構則提供特色課程服務,解決個性化需求。
采寫/新京報記者 繆晨霞
編輯:梁霄
關鍵詞:各地 校內 托管 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