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上海的13歲女孩小卞,以學習為由,用媽媽手機偷偷給自己喜歡的網絡主播打賞,兩個月就花了家里25萬塊錢,而小卞的母親對此卻毫不知情。
不久前,家住上海松江區的孫女士打開微信支付功能,突然發現自己微信錢包中少了2萬塊錢。隨后,一查微信支付綁定的銀行卡余額,她更加吃驚,自己的25萬元血汗錢竟然全都“不翼而飛”了。
孫女士:微信的一個支付明細,我們才看到就是說斷斷續續從(2016年)12月25日就開始每天都有支出去幾千塊錢,然后一直到,到目前就是說累計下來有25萬多。
孫女士通過微信支付明細發現,自己的銀行卡平均每天都有兩三次的交易,每次支出的數額不等,最多一次竟達到9500元。25萬塊錢突然就這么不見了,孫女士夫婦百思不得其解。而此后女兒出現了種種反常表現,再三追問之下,13歲的女兒最后承認:是自己偷用家長的手機,通過一款APP購買了大量“K幣”打賞給了網絡男主播。
小卞:就是給他支持過去就是1萬K幣。
記者:就是這首歌你就給了他1萬K幣?
小卞:嗯。
記者:那一萬K幣要買過來,要花多少錢啊?
小卞:大概要1000塊錢。
記者:也就是說他唱了一首歌,你就給了他一千塊錢。
小卞:嗯。
記者在APP中找到了這位男主播“楊光”,這名男主播平時直播的內容主要以唱歌為主,記者在APP欄目左側的“貢獻榜”中還看到了小卞的網名“蘇陌”,貢獻榜顯示他們已經是“師徒關系”。小卞說,這種關系需要送兩架“飛機”。一架“飛機”需要花費6666“K幣”,也就是666.6塊錢,兩架“飛機”就要花費1300多塊錢。
小卞:放學就是學校的作業都是發在媽媽的那個微信上面的,有微信加上群,然后就跟媽媽要手機做作業。支付密碼跟他的鎖屏密碼一樣都是試出來的。
小卞說,每次匯款成功,母親的手機都會收到扣款信息提示,而為了不讓母親知道,小卞都會第一時間將短信刪除,所以,直到25萬塊錢全部花光,家人也一直毫不知情。
家境并不寬裕 25萬是家中所有積蓄
25萬元巨款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就被女兒大方打賞給了網絡主播,女兒的大方程度讓孫女士實在是無法理解,因為孫女士的家境并不寬裕,這25萬元是一家人多年的積蓄。
孫女士夫婦老家在安徽,目前在上海松江開設一間煙酒批發店,夫妻兩人每月收入不到10000塊錢,兩個孩子都在上海上學,除了日常的生活開銷,剩下的錢也不多,這25萬塊錢幾乎是他們所有的積蓄。
孫女士:從結婚到現在也就差不多就攢下這么多錢嘛,也沒得多出來的。因為在外面說白了租房子各方面也都開支挺大的,我們也不是說是本地人都外地人嘛,在外邊都借用人家的房子,然后孩子都在這邊上學。
孫女士說,事情發生后,雖然很生氣,也很難受,但是她并沒有過多的責怪孩子,不過孩子對這個事情的態度讓孫女士很是擔憂。
記者:一共花了媽媽多少錢知道嗎?這多少錢?
小卞:25萬。
記者:25萬,你覺得對媽媽來說意味著什么,媽媽一個月能掙多少錢?
小卞:幾千。
記者:幾千塊錢。
小卞:嗯。
記者:那25萬,媽媽要掙多長時間?
小卞:幾年。
看來,這個13歲的孩子,并沒有意識到25萬元錢對家里來說意味著什么。那么,這筆錢還能追回來嗎?碰到類似的問題應該如何處理呢?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卞在直播平臺是主動送禮物給主播的,這期間應該不存在詐騙行為。但是,由于小卞未滿16周歲,仍屬于限制行為能力人,支付款項也是在賬戶實際擁有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從法律角度來講,類似事件一旦發生,未成年人未經父母許可所進行的大額消費是可以追回的。記者了解到,目前小卞的父母正在跟有關公司聯系,看對方能否將款項退回。
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需要加強
其實,類似事件之前還曾發生不少,2016年4月8日,福建省12歲的男孩為討自己喜歡的主播開心,偷拿母親手機充錢購買昂貴的虛擬物品送給主播,一個月花了近3萬元。2016年10月7日至11月27日,浙江麗水14歲的男孩小明打賞5名游戲主播為其代玩手機游戲,共計花費3萬余元。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副秘書長 張凱:據我們這個初步調研,然后也結合了相關的一些部門的一些數據,差不多在每個平臺的有15%左右都是未成年人在觀看這樣的網絡直播,但是他們的安全意識相對來說確實是非常缺乏。
2016年,上海市組織了一批信息安全的專家,深入到部分學校,進行了為期半年的網絡安全意識的宣傳和教育,發現青少年網絡安全意識的普遍薄弱,在今年上海兩會上,相關部門也表示:要加強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