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朱永新:用教育串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珍珠
文化,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持續濡染。它與各項規章制度有關,卻又超越具體制度,有著恒久的生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特指著傳統文化中超越時空、具有傳承價值的部分事物。它有著意蘊豐厚的內核,有著鮮明美好的外顯,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魂魄,但也容易被日常生活消磨,被政治經濟沖擊,被蕓蕓眾生忽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全面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重要講話精神,總結了近年來各地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經驗做法,從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三個方面,精準而全面地論述與界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明確提出了總體目標和各項重點任務。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出臺的第一個以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文件,也是第一個理論與實踐并重、用重大工程的方式推進的行動綱領。
如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變成當代中國人的自覺意識與行為?《意見》明確提出了要“貫穿國民教育始終”的要求,并且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程、進教材、進課堂,以及教師培訓等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同時,《意見》還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力求匯聚全社會之力來推進。
《意見》推進的這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十三五”期間一個重大的國家文化工程,也是一個重大的國家教育工程。這個工程需要我們對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內容、教育的過程、教育的方法進行新的變革,從部分工作而言,甚至是一次重建。《意見》指出了到2025年的總體目標。從教育的角度,在接下來的9年中,要初步完成這一龐大工程的基本建設,困難是不少的,任務是艱巨的。然而,這又是一項勢在必行的工程。在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到今天,物質的繁花迷亂視線時,只有精神上的固本培元,才能幫助人們從喧囂中看清方向。正確認識、理解、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讓心靈找到源頭,靜心、安心、齊心,幫助我們在激流中立身,進而成為文化的弄潮兒,甚至成長為文化的引領者。
從教育上來說,落實《意見》部署的工作,需要從價值觀和方法論兩個方面同時著手,兩者結合,才能深刻有效地推動這項工程。
第一,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深刻理解教育在其傳承中應該承擔的特殊使命。如果不能真正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意義,不能正確體認教育所應承擔的特殊使命,具體推進工作就很容易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主義。《意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有著明確的闡述:“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因此,需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
歷史長河越是源遠流長,文化在更迭時的斷裂與遺失就越是嚴重,優秀傳統文化就像一顆又一顆珍珠,遺留在歲月的河底。只有運用教育這根主線,我們才能將打撈起的珍珠重新編織為美麗的項鏈,成為傳承給后人的真正財富。所以,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問題,而是必須奮起行之的緊迫課題。
法國學者涂爾干在談到歐洲教育思想和教育體系的演進時說,“教育本身不過是對成熟的思想文化的一種選編”。也就是說,教育在本質上是對于人類所創造的思想文化的自覺傳承活動,這個傳承不是全盤的,而是有選擇的,是在對各種思想文化進行一番審視、選擇和編纂之后,才納入“以文化人”的教育體系中的。而這里所謂“成熟”的思想文化,是指系統的知識、思想觀念、價值信仰和思維方式等構成的文化體系。這樣的“選編”,其實就為每一個時代的教育打上了特定的文化烙印,也為每一個時代的文化涂上了教育的色彩。從文化選編的角度來看,《意見》不僅指出了教育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為我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選編線索。在我們的學校教育內容中,如何充分彰顯傳統文化精髓?如何在不同的學校中體現豐富多彩的區域文化、民間文化?這都取決于我們教育系統與教育人的文化自覺。
第二,遵循教育規律,探索科學方法,完整持續推進。綜合《意見》對教育工作的部署,可以鮮明看出具有全過程、全覆蓋、全方位的原則,貫穿于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各領域。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則特別需要注意三點。
一是要系統研制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課程。古文經典、傳統音樂、傳統節日與禮儀等,只有走進課程,成為教學內容,才有開展教育的前提,才可能走進生活。在研發課程時要注意特色課程與普通課程兼備。也就是說,除了研發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課程之外,同時要注意讓優秀傳統文化的光彩能在任何學科的任何課程中閃耀。后者更強調所有科任的老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動理解、掌握與傳授。
二是要提高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教師是教育的關鍵人物,決定了教育的品質。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認知和相關的能力,直接影響到傳承發展工程的順利實施。《意見》要求加強面向全體教師的中華文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平。如何組織面向1500萬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訓?需要下決心整合教育內外的力量,如在師范教育體系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與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電部門協同努力,才能完成這一重要任務。
三是加強社會教育,在社會生活中普及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教育不是孤立的,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更是只有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才能真正獲得新生,與此同時,能在生活呈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才能更深刻地影響教育的效果。《意見》對充分發揮報刊、廣電等各種媒體,以及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群藝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國家重要禮儀、重大節慶活動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對舉辦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的各種活動等也提出了具體要求。教育需要借用各種力量,通過社會助力,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追求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真正化外為內,讓人們把心靈之根深深扎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上,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真正重生。
教育是百年大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否再度興盛乃至生生不息,完全有賴于我們今天的努力。對此,我們不僅要有匹夫有責的文化自覺,更要有舍我其誰的教育擔當。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從各個層面并肩推動,不斷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體系,才能真正實現意見提出的“貫穿國民教育始終”的要求。
(作者為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朱永新 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