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晚清掃盲教科書長啥樣?圖文并茂倡導尚武精神
晚清掃盲的教科書是個什么樣?近日,蒲江小伙兒曹磊在自家老屋搜羅了大堆古書,其中就有一本晚清時為挽救危亡而頒行的掃盲教科書——《第一種簡易識字課本》,在上面不僅有日月風云、花草樹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識字,還增加了多邊形、地球儀等識字,在重視國民傳統道德教育的同時,還倡導“尚武精神”,例如“學生游戲、學做兵操”。蒲江縣文物部門相關人士在翻閱書本后表示,這批古籍見證了當時的時代特征,其中這本教科書倡導的國民體質、軍事訓練,強烈地折射出當時的中國人救亡圖存的時代特色。
老屋閣樓麻袋里
挑出晚清掃盲教科書
曹磊是一名大二學生,家住蒲江縣甘溪鎮藕塘村,利用春節回家的機會,他跑到老家“淘寶”。“最近老房子在拆遷,我從家人那聽說家里還有一些古書。”曹磊表示,在堆滿雜物的閣樓里,他找到了一個麻袋,發現了一堆泛黃的舊書。
據他介紹,整個口袋中有30多本書,10多斤重,有戊戌變法、老醫書、科舉考試等方面的書籍。其中一本《第一種簡單易識字課本》最搶眼,圖文并茂,生動形象,曹磊拿著這本書到了縣文管所。文管所負責人在翻閱后介紹說,這些書籍主要是八國聯軍侵華后,不堪忍受的晚清政府決心推行“新政”,1908年8月27日,清廷開列《九年預備立憲清單》要求:學部于1908年編輯簡易識字課本,1909年頒布簡易識字課本和創設廳、州、縣簡易識字課本私塾。“《第一種簡單易識字課本》是1909年11月出版的一套以識字為主體的國民掃盲社會教育教材。”
教授對象為“家貧年幼之兒童”
三年學成可畢業
蒲江縣文管所工作人員陳學林翻閱資料發現,宣統元年(1909),晚清學部相繼編輯出版《第一種簡易識字課本》(三編六冊)、《第二種簡易識字課本》(四冊)、《第三種簡易識字課本》(兩冊),學制分別為三年、二年、一年。宣統二年(1910)1月,簡易識字課本全面向各省頒布,全國各簡易識字學塾均采用此教材進行國民教育。
“這本書為第一編上冊,長21厘米、寬12厘米、厚0.6厘米。”陳學林告訴記者,因為年代久遠,書本被蟲蛀后比較殘破,印刷時間是宣統元年(1909)11月,編輯出版發行者是學部圖書局,主要負責人是圖書局主編高步瀛,售價是銀元1角4分。他還透露說,曹磊家之所以有這些書,是因為曹氏家族在當地是望族,根據縣志,曹氏有人在光緒年間考中過舉人在北京做過官。
據介紹,這本書教授對象為“家貧年幼之兒童”,學制3年,畢業者可升入初等小學學習。編輯人員按照“文字深淺之次序,大致由單字進于短語短文,庶使兒童循序漸進易于領會”。
書中有不少插圖,如三角形、八邊形等,還有道路、門牌等,主要是為了引起兒童的興趣。書中常識最大的特點就是引入了西方文明基本常識,如“地圖一張,上畫各國”。而書中更多的是學習日常生活的常用字,日月風云、花草樹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識字。
救亡圖存時代影響
“尚武精神”與傳統道德都重要
“書的背景就是戊戌變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陳學林說,曹磊手中的書極有可能是原版,目前在國內已經少見。這本書的一大特色是重視道德教育,保留了大量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精華。陳學林認為,這些教育在今天仍不過時,其中第六十五課“上講堂、先正坐,先生上堂、然后行禮”,第七十一課“有客來、到門外,父親命我、出門見客”等。書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注重國民體質鍛煉與軍事素質訓練。第八十七課“學生游戲,學作兵操,大兒拏旗,小兒拏槍”,第一百一十七課“陸軍一隊,練習操法,精神活潑,人人尚武”。
書籍順應歷史潮流
拍照存檔系統研究
“這些書雖然沒有改變當時晚清的命運,但簡易識字課本體現出的順應世界潮流。”陳學林認為,這些書籍在提高全民教育等方面還是值得今天的國人借鑒。他建議曹磊將古書送去修復,同時采取拍照的方式錄入電子檔,便于系統研究。
曹磊表示,自己樂意將書捐給國家,希望這些古籍能夠得到修復。隨后,記者聯系了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相關專家,對方表示,這些書籍如果作為私人收藏,經濟價值不大,但如果放到圖書館等部門還是具有古籍的社會價值,而且這些書也具有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記者 宦小淮 實習生 唐婕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晚清 掃盲教科書 圖文并茂 尚武精神